[发明专利]一种夹具及波峰焊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60710.X | 申请日: | 2019-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2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00 | 分类号: | B23K3/00;B23K3/08;H05K3/34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王振宇 |
地址: | 441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具 波峰 焊接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具及波峰焊接装置,在夹具本体两侧边,靠近夹具进端部位的平面滑板与夹具本体之间镶嵌了卡板,构成异形滑板组合体。在加工时,装载工件的夹具两侧边的异形滑板组合体放置于设备导轨中,当夹具到达焊接区域后,当阻挡器从上落下时,头部卡板的厚度大于阻挡器落下后阻挡器端面与设备轨道之间的间隙,因此不会像纯粹的“T”形平面滑板那样,滑板头部厚度尺寸被磨损后变薄,在设备链条驱动和惯性作用下,夹具还能顺着设备轨道,在阻挡器端面与设备轨道之间的间隙间继续发生微小位移,产生定位原定坐标误差,造成加工质量问题,并可避免发生夹具被卡在阻挡器与轨道之间造成设备动作错误停机报警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具及波峰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电子焊接技术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变革:第一次是从通孔焊接技术向表面贴装焊接技术的转变;第二次便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从有铅焊接技术向无铅焊接技术的转变。焊接技术的演变直接带来了两个结果:一是线路板上所需焊接的通孔元器件越来越少;二是通孔元器件(尤其是大热容量或细间距元器件)的焊接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对无铅和高可靠性要求的产品。再来看看全球电子组装行业目前所面临的新挑战:全球竞争迫使生产厂商必须在更短时间里将产品推向市场,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要求;产品需求的季节性变化,要求灵活的生产制造理念;全球竞争迫使生产厂商在提升品质的前提下降低运行成本;无铅生产已是大势所趋。上述挑战都自然地反映在生产方式和设备的选择上,这也是为什么选择性波峰焊(以下简称选择焊)在近年来比其他焊接方式发展得都要快的主要原因;当然,无铅时代的到来也是推动其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焊接主要采用手工焊、波峰焊和选择焊等几种焊接技术,它们的特点各不相同;手工焊接由于具有历史悠久、成本低、灵活性高等优势,至今仍被广泛采用。但是,在可靠性要求高、焊接难度大的一些应用中,由于下述原因受到相当的制约:1、烙铁头的温度难以精确控制;2、焊点质量的好坏往往受到操作者的知识、技能和情绪的影响,很难进行控制;3、劳动力较机器设备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波峰焊是让插件板的焊接面直接与高温液态锡接触达到焊接目的,其高温液态锡保持一个斜面,并由特殊装置使液态锡形成一道道类似波浪的现象,波峰焊经过某一特定的角度以及一定的浸入深度穿过焊料波峰而实现焊点焊接的过程。
目前,选择性波峰焊接设备在焊接加工时,采用自动落下的阻挡器对X轴向夹具限位。根据该设备加工特点和加工工艺技术要求,传统的夹具结构和材料普遍采用耐高温轻量化的合成石制作,夹具端面结构形状普遍采用“T”形的两侧翼平面滑板式。加工时,载工件的夹具的滑板置于链条上沿设备X轴轨道移动,大批量生产时夹具滑板存在头部磨损、设备阻挡器落下的高度有变差等异常情况,造成焊接时阻挡器不能有效阻挡或夹具卡在导轨与阻挡器之间,导致设备停工和产生焊接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夹具及波峰焊接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批量生产时夹具滑板存在头部磨损、设备阻挡器落下的高度有变差等异常情况,造成焊接时阻挡器不能有效阻挡或夹具卡在导轨与阻挡器之间,导致设备停工和影响焊接质量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夹具,包括夹具本体,所述夹具本体中部开设有多个存放工件的定位槽,以及压紧工件的旋转压块和旋转压板;所述夹具本体两侧边靠近夹具本体进端部位的平行滑板与所述夹具本体之间镶嵌有卡板。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夹具支撑和第二夹具支撑,所述第一夹具支撑和所述第二夹具支撑固定于夹具本体底板上,所述第一夹具支撑和所述第二夹具支撑用于分隔工件、安装夹紧机构,以及紧固夹具本体底板,以加强夹具本体底板的刚性强度。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夹具支撑设于夹具本体底板两侧,所述第一夹具支撑下方的夹具本体上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在所述夹具本体上对称设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卡板为矩形体,所述卡板的宽边与所述夹具本体的端部边对齐,所述卡板的长边与所述夹具本体的侧边对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07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