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墨固化方法、喷墨打印机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160673.2 | 申请日: | 2019-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9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俊;覃勇;陈卫华;黄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41J2/01 | 分类号: | B41J2/01;B41J11/00;B41J29/393 | 
| 代理公司: | 成都恪睿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03 | 代理人: | 陈兴强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墨 固化 方法 喷墨打印机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墨固化方法及应用油墨固化方法的喷墨打印机,其中,油墨固化方法应用于喷墨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用于支撑打印介质且允许固化光透过的透光支架,打印介质上接受喷墨打印机喷射的油墨,第一光源面对透光支架,第二光源面对打印介质,油墨固化方法包括:预设光功率及其变化规律确定步骤,第一光功率、第二光功率及两者变化规律确定步骤,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确定步骤,第一光固化步骤,第二光固化步骤。本发明在透光支架两侧采用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分别对打印介质上的油墨的两表面进行照射,两表面均被良好地干燥固化,具有墨层不会起皱、打印产品品质高、油墨与打印介质的附着力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墨固化方法、喷墨打印机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油墨中的UV(紫外光固化)油墨是指在紫外线照射下,利用不同波长和能量的紫外光使油墨连接料中的单体聚合成聚合物,获得成膜和干燥的油墨。UV油墨作为油墨,它们必须具备艳丽的颜色(特殊情况除外),良好的印刷适性,适宜的固化干燥速率。同时有良好的附着力,并具备耐磨、耐蚀、耐候等特性。UV油墨的主要成分包括预聚物、活性单体、引发剂、有色颜料及助剂,根据固化原理和影响固化收缩率的因素,合理搭配协调才能得到吸附性好、收缩应力小的UV油墨,另外,起固化作用的固化光源的工作对于油墨的固化效果也起到重要作用。
现有油墨尤其是UV油墨被打印在打印介质上,存在UV油墨的浓度较大、浓度大小严重不均或者打印形成的墨层厚度过厚的情况,而由于UV光源照射UV光到打印介质时,墨层中远离打印介质的上表面通常先被UV光干燥固化,而靠近打印介质的下表面由于上表面已被干燥固化导致UV光不易穿透,无法实现及时干燥固化,因而容易导致墨层起皱、打印产品的品质降低,另外,由于下表面所获得的UV光减少,造成油墨与打印介质的附着力降低,增加了油墨从打印介质上脱落的风险。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墨层不会起皱、打印产品品质高、增大了油墨与打印介质的附着力的油墨固化方法、喷墨打印机及存储介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本发明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油墨固化方法,油墨固化方法应用于喷墨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用于支撑打印介质且允许固化光透过的透光支架,打印介质上接受喷墨打印机喷射的油墨,第一光源面对透光支架,第二光源面对打印介质,油墨固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预设光功率及其变化规律确定步骤:获取喷射油墨时覆盖打印介质指定区域的打印次数,依据打印次数确定油墨经光照固化所需的预设光功率及预设光功率变化规律;第一光功率、第二光功率及两者变化规律确定步骤:根据预设光功率分别确定第一光源的第一光功率和第二光源的第二光功率,预设光功率为第一光功率与第二光功率之和,第一光功率和第二光功率分别具有的第一光功率变化规律和第二光功率变化规律均与预设光功率变化规律的变化趋势线相对应;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确定步骤:依据第一光功率变化规律获得控制第一光源的第一控制信号,依据第二光功率变化规律获得控制第二光源的第二控制信号;第一光固化步骤: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光源对油墨的墨层所面向透光支架的第一表面进行照射以光照固化;第二光固化步骤: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光源对墨层背向透光支架的第二表面进行照射以光照固化。
进一步的,通过预设光功率变化规律确定覆盖打印介质指定区域的打印次数中至少有两次打印时预设光功率不同。第一光功率的确定因素包括:打印介质的性质、油墨的粘结性、渗透性和流平性以及透光支架的性质,第二光功率的确定因素包括:打印介质的性质、油墨的粘结性和渗透性。
进一步的,控制第二光固化步骤在第一光固化步骤完成后的预定时间之后执行,预定时间为油墨在打印介质上的流平时间。
进一步的,在第一光固化步骤中:根据透光支架透光性的大小调节第一光功率,且第一光功率的高低与透光性的大小成反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06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