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断路器识别方法、装置和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59066.4 | 申请日: | 2019-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8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杨泽洲;易立琼;钟曙;杨焱兴;任展林;黎国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G01R31/32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路器 识别 方法 装置 设备 | ||
公开了一种断路器识别方法、装置和设备,应用于配电系统中,该配电系统包括背板通信母排和断路器,背板通信母排包括至少一个槽位,每个所述槽位上配置有第一接口,每个第一接口上连接有不同阻值的第一电阻R1,每个断路器的第二接口上连接有第二电阻R2,当断路器的第二接口插入任一第一接口时,通过R1和R2组成的串联电路唯一确定R1的一个阻值所对应的预设电压区间;方法包括:当第一断路器的第二接口插入到背板通信母排时,获取第一断路器的第一电压,确定第一电压所在的电压区间,并根据所述电压区间和预设电压区间与槽位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断路器插入的槽位号,本方法实现了背板通信母排的各个槽位上断路器接入情况的自动识别。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配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断路器识别方法、装置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智能配电系统,屏柜或者插框中一般会安装有多个智能断路器,这些智能断路器需要与系统控制器(比如监控机)进行通讯。目前,总线通信技术虽然实现了对断路器通信地址的自动分配,即通过该通信地址能够获知系统中有哪些断路器,但是无法识别这些断路器的物理地址,其中,断路器的物理地址可以理解为该断路器安装在电源框中的某一个槽位,导致系统控制器无法自动获取屏柜或者插框槽位上资源的占用情况,从而不能支撑人机交互界面显示、运维管理、扩展规划等功能。
例如,对于人机交互界面显示的应用场景,需要在远程人机交互界面上图形化地显示插框的实际配置情况,进而需要知道每一个断路器在插框中槽位的具体位置。但是,现有的断路器不支持物理地址的自动识别,需要人为记录每一个断路器的位置,然后再到远程人机交互界面后台去设置,操作繁琐,位置数据更新不及时,难以保证远程人机交互界面显示的图形化资源配置情况与实际系统一致。
又例如,对于运维管理场景而言,当某一个断路器发生故障时,需要维修人员前去找到故障的断路器,并且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在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查找故障的断路器时,往往需要自己根据各个断路器的指示灯、外观、或电信号等信息来判断,导致人为成本较高,从而增加运维成本。
又例如,对于扩展规划场景而言,在对系统扩容以增加负荷的情况下,决策者如果不知道现有插框或屏柜内空间资源的占用情况,就无法快速、高效地决策出在哪个槽位可以安装适合体积和容量的断路器,使得对断路器的配置和扩展受到限制。
因此,如何自动地识别出屏柜或者插框中各个断路器的具体位置,满足实际不同场景需求,提升电源插框的智能特性,是本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断路器识别方法、装置和设备,目的是为了自动识别出插入屏柜或者插框槽位上的断路器,以便满足人机交互界面显示、运维管理、扩展规划等不同功能的需求。具体地,本申请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断路器识别方法,该方法应用于配电系统中,所述配电系统包括背板通信母排和至少一个断路器,其中所述背板通信母排包括至少一个槽位,每个所述槽位上配置有第一接口,每个所述第一接口上连接有第一电阻R1,且每个所述第一电阻R1的阻值均不同;每个所述断路器包括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上连接有第二电阻R2,当所述断路器的第二接口插入所述背板通信母排上的任一第一接口时,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组成的串联电路唯一确定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个阻值所对应的预设电压区间。
所述方法包括:当第一断路器的第二接口插入到所述背板通信母排中的任一所述第一接口时,获取所述第一断路器的第一电压,所述第一断路器为所述至少一个断路器中的任一个;确定所述第一电压所在的电压区间,所述电压区间为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不同阻值所对应的不同预设电压区间中的一个;根据所述电压区间,和所述预设电压区间与槽位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断路器插入的槽位号。
其中,第一电阻R1可以是所述第一接口中的组件,也可以是第一接口外的组件,本申请对此不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90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细纱机电锭供电电路
- 下一篇: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处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