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式一体化液体和固体检测池装置及荧光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54307.6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6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美泰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赵永丽;鲁兵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一体化 液体 固体 检测 装置 荧光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式一体化液体和固体检测池装置及荧光检测仪,该检测池装置设有外屏蔽模块、内屏蔽模块、检测池模块和检测器模块,内屏蔽主体嵌套在外屏蔽主体内形成一体式结构,检测池主体卡装在内屏蔽主体内的底部通孔处,检测器主体的锥形部与检测池主体下部的下锥形孔、内屏蔽上盖的上锥形孔相匹配。本发明装置使用灵活方便,检测器模块可以直接插接在上方的内屏蔽上盖的上锥形孔内,也可以直接插接在下方的检测池模块的下锥形孔内;采用形状匹配导向并通过磁性吸合作用锁定检测器模块,实现光路的自动校准,操作简单方便,非专业操作人员也能灵活操作;本发明采用两级屏蔽结构,尽可能减少外界光线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荧光检测技术领域,涉及液体和固体中有害物质的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一体化液体和固体检测池装置及荧光检测仪。
背景技术
荧光检测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很强的选择性,在微量和痕量样品分析中应用极为广泛。检测池是荧光检测仪的核心部件之一,检测池的设计直接影响整个检测系统性能的优劣。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荧光检测仪通常比较昂贵,操作比较复杂,费时费力,甚至还需要专业技能,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难以普及应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食品、环境、生活用品等领域的安全问题日益关注,例如,蔬菜农药残留问题、空气质量问题、食品添加剂问题等。对水质、化妆品、蜂蜜、果汁、牛奶等液体样品或干果、果脯、面粉等固体样品中的有害物质检测通常需要到专门的鉴定机构或实验室进行检测,还没有适用于被普通消费者使用的比较小巧、低廉的仪器,可以简单、快捷方便的检测大家日常用品中有害物质含量。
现有的荧光检测仪中,检测池通常为相对开放状态,由于光的折射、反射现象,给光路造成较大的背景噪音;或者荧光检测仪内的检测器每次拆换,都需要重新校准光路,通常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复杂繁琐,影响荧光检测仪的普及应用,增加了应用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式液体和固体检测池装置,该装置结构紧凑,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性能稳定。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成式一体化液体和固体检测池装置,包括:
屏蔽模块,包括屏蔽体,所述屏蔽体设有空腔,屏蔽体底部设有通孔(212),屏蔽体顶部设有与空腔相连通的上锥形孔(222);
检测池模块(3),包括检测池主体(31),检测池主体上部设有放置样品容器(7)的容置腔(311)、下部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下锥形孔(312),所述检测池主体(31)的容置腔(311)与屏蔽体的上锥形孔(222)相连通,检测池主体(31)卡装在屏蔽体内的底部通孔处,其下部下锥形孔(312)伸出通孔(212);和
检测器模块(4),设有检测器主体(41),检测器主体(41)的上端设有锥形部(411),该锥形部(411)与检测池主体(31)下部的下锥形孔(312)、屏蔽体的上锥形孔(222)相匹配。
上述集成式一体化液体和固体检测池装置中,所述检测器模块(4)的锥形部(411)安装在检测池主体(31)的下锥形孔(312)内,屏蔽模块设有屏蔽上盖,屏蔽上盖覆盖屏蔽体的上锥形孔(222);所述检测池模块(3)还包括设置在检测池主体外周的第一磁环(32),所述检测器主体(41)的外周设置有与第一磁环吸合的第二磁环(44),第二磁环(44)与第一磁环(32)吸合将检测器主体(41)的锥形部(411)固定在检测池主体(31)的下锥形孔(312)中。
上述集成式一体化液体和固体检测池装置中,所述检测器模块(4)的锥形部(411)安装在屏蔽体的上锥形孔(222)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美泰仪器有限公司,未经长春美泰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43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