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成活率的苗木栽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53522.4 | 申请日: | 2019-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9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波 |
| 主分类号: | A01G23/04 | 分类号: | A01G23/04;A01G17/00;A01G17/14;A01G7/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59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活率 苗木 栽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成活率的苗木栽植方法,包括种植地处理、苗木选择、栽植苗木、修剪、苗木支撑、浇灌,本方法在种植穴中铺设有机肥无公害无污染,有机肥营养均衡,含多种氨基酸和蛋白质,有利于苗木吸收,防止土壤板结;生根液可以提供根部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保证根部种植后可以快速的适应土壤环境;同时杀菌剂可以有效地防止苗木根部带有的细菌和虫卵在种植后破坏根部的生长,造成苗木的死亡,另外,刚栽植的苗木比较脆弱,定期的浇水有利于苗木生根;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苗木种植的成活率,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在98%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苗木栽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成活率的苗木栽植方法。
背景技术
苗木的栽植技术与方法广泛应用于园林工程中,在苗木栽培种,常会遇到土质土壤板结、透水性差或者不透水是苗木根系无法生根或苗木的栽植期过晚,植物栽植期已过,干旱、雨水少、温度低、空气湿度小、苗木易出现树干失水、地表面裂缝、根部受冻等情况,导致苗木栽植成活率低。苗木的种植培育是任何树木,包括水果树、绿化树或观赏树的必经程序,其成活率等也是人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但目前比较缺少一种关于苗木的系统的培育方法,且目前大多数培育的苗木成活率较低,尤其是北方较为寒冷的地区。栽植成活率低不仅给广大林农和生产者直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苗木补植也给生产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不能保证苗木的再次成活率低的状况,因此,需要一种更好的苗木栽培种植方法,来改善目前的状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成活率的苗木栽植方法,该方法可以缩短苗木的缓苗时间, 增加苗木栽植的成活率, 既能避免苗木因不透水根系不能生长, 供需不平衡而死亡, 又能保持苗木根部水分及温度, 使苗木快速生根,达到供需平衡, 从而提高苗木成活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成活率的苗木栽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植地处理:提前一周整地挖坑,根据苗木根系和直径挖多个等间隔的种植坑,现在其内铺一层5-10㎝厚的秸秆,再在秸秆上铺设一层有机肥,在种植坑的侧壁上喷洒25-35℃的淡盐水。
(2)苗木选择: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苗木作为移栽苗木,并在挖掘前3-5天对苗木进行灌溉一次。
(3)栽植苗木:然后将杀菌剂和稀释后的生根液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后喷洒于苗木土球根部,将喷洒后的苗木土球栽植于种植穴中,再采用直径不大于2cm的细土填充苗木土球周围,分层夯实,直至与地面平齐。
(4)修剪:待苗木新芽长出后,用剪刀将苗木树干底部的新芽修剪掉,同时保证修剪伤口平滑、干净,然后用药液对修剪伤口进行消毒防腐处理,对于那些发生萎蔫的苗木,若用浇水、喷雾的方法仍不能恢复正常,应再加大修剪强度,甚至去顶或截干,以促进其成活。
(5)苗木支撑:采用直径为8-12cm,高度为栽植的苗木分枝高度的1.5倍的木杆作为支撑木,对栽植的苗木进行支撑。
(6)浇灌:栽植完成后,需要定期对苗木进行灌溉,在干旱季节,每隔一星期应进行一次灌溉,第一次灌水应在栽植后立即进行,干旱季节定期向苗木枝叶喷雾,当发现树叶有轻度萎蔫症状时,可采用喷雾器和喷枪,直接向树冠上方喷射,让水滴落在枝叶上,喷水时间避开每天气温比较高的时段,每天喷2-3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方法在种植穴中铺设有机肥无公害无污染,有机肥营养均衡,含多种氨基酸和蛋白质,有利于苗木吸收,防止土壤板结;生根液可以提供根部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保证根部种植后可以快速的适应土壤环境;同时杀菌剂可以有效地防止苗木根部带有的细菌和虫卵在种植后破坏根部的生长,造成苗木的死亡,另外,刚栽植的苗木比较脆弱,定期的浇水有利于苗木生根;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苗木种植的成活率,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在98%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波,未经张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35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