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该电池极片的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3427.4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1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张耀法;王磊;张国兴;赖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鼎腾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9 | 分类号: | H01M4/139;H01M4/13;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晓荣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电池 及其 制备 方法 含有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柔性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该电池极片的电池。所述柔性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无溶剂条件下将粘结剂,导电剂以及电极活性物质混合,通过粘结剂的纤维化作用将导电剂以及电极材料粘结,通过简单的辊压即可制备出柔性无集流体电池极片;其中该柔性电池极片可进一步与网状集流体压合,增加极片导电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在整个制备过程中没有用到任何溶剂,对环境友好并避免对工作人员产生潜在危害,同时,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可以不使用集流体来制备电池极片,亦或是使用网状集流体,大大降低了集流体重量,增加电池极片的柔软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锂离子电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柔性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该电池极片的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逐渐流行,发展便携式,可弯曲,可折叠甚至可植入人体的轻薄柔性电子器件最近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共同研究热点。各类可折叠手机、可卷绕显示屏、智慧服饰以及植入式医用传感器等器件的原型纷纷问世,正引领一场新的柔性电子技术热潮。要让可穿戴设备真正满足人们的日差生活需求,如何让智能设备即穿戴舒适方便,又具备长时间的续航能力,开发与之相对应的柔性电源系统成为亟待攻克的技术难点之一。
众所周知锂电池工作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电化学装置,构成锂离子电池的四个主要部件包括正电极片、负电极片、隔离膜和电解液。但是,其中正电极片包含正极集流体和涂布在正极集流体表面的正极材料;负电极片包含负极集流体和涂布在负极集流体表面的负极材料;其中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一般称为电极活性物质,正极材料一般以锰酸锂(LiMn2O4)、磷酸铁锂(LiFePO4)、镍钴锰酸锂(LiNixCOyMnzO2)三种为主要材料,负极材料主要以碳材料和硅材料为主,集流体的主要功能在于承载电极活性物质以及传递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子。
由于锂离子电池主要包含卷绕和叠片两种加工方式,用于制备电池的极片具有一定的柔韧性,才能保证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在加工制造时不会发生脆断等问题,锂离子电池通常使用的正极集流体是铝箔,负极集流体是铜箔,为了保证集流体在电池内部稳定性,二者纯度都要求在98%以上。随着锂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用于数码产品的锂电池还是电动汽车的电池,我们都希望电池的能量密度尽量高,电池的重量越来越轻,而在集流体领域最主要就是降低集流体的厚度和重量,从直观上来减少电池的体积和重量。
在已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0508250C“锂离子电池极片及其制造方法和包括其的锂离子电池”,提出了一种能使锂离子电池的内阻较低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及其制造方法和包括其的锂离子电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池集流体在辊压时易褶皱导致在巻绕时极片易断裂的问题,在已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1662011A,提出一种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该极片的电池。所述电池极片,包括一方形集流体和负载于所述集流体上的电极材料;电池极片中的集流体在辊压过程中不会出现褶皱或断裂现象,提高了极片良品率。以上的专利技术提出的锂离子电池极片仍然不可避免地需要通过集流体承载电极活性物质,目前锂离子电池极片的主要制作工艺依次为混料,匀浆,涂布,干燥,辊压得到合适厚度的电池极片。尽管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已经可以制备简单的异形电池如弧形电池,但是可折叠电池以及可弯曲柔性电池的技术要求对现有电池极片加工技术仍是很大的挑战。
同时我们应当意识到匀浆过程需要使用大量的溶剂如NMP,H2O等,后续的涂布干燥过程又需要大量能耗将极片中的溶剂分子干燥除去,H2O以及其他醇类杂质小分子残留越低电池性能越稳定。该工艺过程不仅需要使用有毒性的有机溶剂同时能耗较高,而且需要增加NMP回收辅助设备来降低有机溶剂对环境的破坏作用。
发明内容
基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该电池极片的电池,能够以简单的工艺和低廉的成本生产制备出导电性好、压实密度高、电极活性材料负载量大,并且有优异的机械强度以及柔韧性的电池极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鼎腾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鼎腾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34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