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52606.6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26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徐媛;张童嘉;陈宏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海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3/02 | 分类号: | E03F3/02;E03F3/04;E03F5/10;E03F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 城市 结构 水循环 系统 | ||
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本发明涉及一种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应用在海绵城市技术领域,其包括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沟槽,沟槽内设有沿沟槽深度方向从上之下依次分布的土壤层、粗砂层、细砂层和土工布,沟槽底部设有若干沿沟槽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排水管,各个排水管远离沟槽的一端通过输水管连接,地面上设有两个集水井,两个集水井分别与输水管的两端连通。本发明具有减小渗排结构中管道被堵塞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其主要功能使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公告号为CN20659160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包括顺次联通的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净滞结构和用水结构,其中海绵城市渗排结构的渗水表层贯穿布置有多根溢流管,排水透层中埋设有带孔盲管,每根溢流管位于排水透层的一端与带孔盲管联通,带孔盲管的一端联通至净滞结构。
但是上述渗排结构中,由于溢流管未设置相应的过滤装置,若渗水表层存在杂物(例如落叶、废弃塑料、泥块等)时,杂物容易随着水流一起落入溢流管中,长时间积累后会导致渗排结构中的管道被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其优点是:减小了渗排结构中管道被堵塞的可能。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沟槽,所述沟槽内设有沿沟槽深度方向从上之下依次分布的土壤层、粗砂层、细砂层和土工布,所述沟槽底部设有若干沿沟槽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排水管,各个所述排水管远离沟槽的一端通过输水管连接,地面上设有两个集水井,两个所述集水井分别与输水管的两端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土壤层表面的水下渗时,粗砂层、细砂层和土工布对下渗的水依次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再经排水管流入输水管中,最后统一汇入集水井内存储,减缓了市政管路泄水压力,由于水在下渗上经过层层过滤,降低了杂物不断的由排水管进入而导致渗排结构内管道被堵塞的可能性,同时粗砂层、细砂层和土工布只过滤、不蓄水,保证了水下渗的速度以及水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地面在所述集水井处设有若干用于栽种水生植物的培养池,各个所述培养池均通过第一溢流管与集水井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培养池作为雨水的收集载体,当培养池内的水位超过第一溢流管时,雨水便通过第一溢流管流入集水井内,增加了结构的可蓄水量;种植的水生植物既提高了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又改善了周围的环境,绿色环保。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培养池通过支杆架设有用于栽种绿植的花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花坛内栽种绿植增加了绿化覆盖范围,且花坛与培养池沿空间竖向分布,减少了对地面横向空间的占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相邻两个所述培养池间设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通过第二溢流管与集水井连通,地面上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与其中一个蓄水池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与集水井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上分别设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蓄水池靠近培养池的两侧均设有导水管,各个所述导水管均与第一出水管连接,所述导水管上设有若干旋转喷头,所述第二出水管伸入其中一个蓄水池内,相邻两个所述蓄水池通过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上分别设有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海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金海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26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类新型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 下一篇:含氟涂膜和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