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收益分发方法及相关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2047.9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6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蔡弋戈;杨晨;秦青;李琴;王乐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6 | 分类号: | G06Q40/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益 分发 方法 相关 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收益分发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来自项目管理终端的关于第一客户端的投资信息;根据投资信息确定关于第一客户端的项目收益分发策略;接收来自账户管理终端的关于目标项目的进账信息;根据进账信息生成第一区块,并将第一区块发布至区块链节点设备所属的区块链网络;在满足目标项目的收益分发条件时,向账户管理终端发送通知信息,通知信息用于指示账户管理终端根据项目收益分发策略将关于第一客户端的项目收益由目标项目的账户转移至第一客户端的账户。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使得收益分发过程公开透明,提高收益分发结果的可信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益分发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资产证券化(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ABS)融资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资本市场上流行的项目融资方式,在ABS融资方式中,ABS承销机构或信托机构等项目融资专门公司通过中心化手段与各个投资人进行交易往来。在基于中心化架构的ABS融资方式中,项目融资专门公司委托银行将目标项目获得的收益分发至各个投资人时,各个投资人无法即时、透明、清晰地了解收益分发过程,使得收益分发结果的可信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收益分发方法及相关设备,可以使得收益分发过程公开透明,提高收益分发结果的可信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收益分发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区块链节点设备,该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项目管理终端的关于第一客户端的投资信息,投资信息是项目管理终端在检测到第一客户端对目标项目的投资行为后生成的;根据投资信息确定关于第一客户端的项目收益分发策略;接收来自账户管理终端的关于目标项目的进账信息,进账信息是账户管理终端在检测到目标项目的账户发生进账行为后生成的;根据进账信息生成第一区块,并将第一区块发布至区块链节点设备所属的区块链网络;在满足目标项目的收益分发条件时,向账户管理终端发送通知信息,通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账户管理终端根据项目收益分发策略将关于第一客户端的项目收益由目标项目的账户转移至第一客户端的账户。
在该技术方案中,区块链节点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客户端的投资信息后,生成项目收益分发策略的智能合约被触发,区块链节点设备根据关于第一客户端的投资信息自动确定关于第一客户端的项目收益分发策略,生成项目收益分发策略的智能合约以数字化的形式写入区块链网络中,由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和去中心化的特点,该智能合约被区块链网络中的各个区块链节点设备存储、读取和执行的过程是公开透明且不可被篡改的,使得项目收益分发策略公开透明,进而使得收益分发过程公开透明,提高了收益分发结果的可信度。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接收来自项目管理终端的关于第一客户端的投资信息之前,接收来自项目管理终端的第一收款信息,第一收款信息是项目管理终端根据账户管理终端发送的第一收款凭证生成的,第一收款凭证是账户管理终端在第一客户端将目标项目的投资资源量转移至目标项目的账户后生成的;根据第一收款信息生成第二区块,并将第二区块发布至区块链网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收款信息生成第二区块,并将第二区块发布至区块链网络之后,接收来自项目管理终端的第二收款信息,第二收款信息是项目管理终端根据账户管理终端发送的第二收款凭证生成的,第二收款凭证是账户管理终端在第二客户端将转让虚拟资源的资源量转移至第一客户端的账户后生成的,转让虚拟资源是第一客户端转让至第二客户端的;根据第二收款信息生成第三区块,并将第三区块发布至区块链网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接收来自项目管理终端的第一收款信息之前,接收来自账户管理终端的第一客户端的第一身份信息,第一身份信息是账户管理终端在第一客户端将目标项目的投资资源量转移至目标项目的账户后生成的;获取第一客户端的区块链地址;根据第一身份信息和第一客户端的区块链地址对第一客户端进行身份认证;当对第一客户端的身份认证通过时,接收来自项目管理终端的第一收款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20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