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缓解疲劳的低温冷冻治疗仪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1780.9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6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伟;杨海马;刘莹;李筠;黄元申;刘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7/00 | 分类号: | A61F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邦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2 | 代理人: | 余昌昊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解 疲劳 低温 冷冻 治疗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缓解疲劳的低温冷冻治疗仪装置,该低温冷冻治疗仪装置包括:一个通过帕尔帖效应制冷模块产生低温的腔体,其设置有帕尔帖效应制冷模块以及对腔体内进行干燥的电控干燥模块;所述腔体设置有可供人体进入其中的干燥门(11),所述低温冷冻治疗仪装置设置有带走帕尔帖效应制冷模块热端热量的散热区域(12);所述电控干燥模块、帕尔帖效应制冷模块电性连接于控制单元。本发明通过制冷模块在腔体中制造超低温环境,配合干燥层和散热区域的共同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人体在剧烈运动后的疼痛,起到抑制炎症、促进免疫调节、降低过高的肌张力、改善受损关节和肌肉功能、减缓骨质疏松及抗抑郁等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温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缓解疲劳的低温冷冻治疗仪装置。
背景技术
电冷冻疗法的前提是人体在短时间内处于超低温的环境中,低温环境从人体组织中吸收热量以达到临床效果。一般来说,冷冻医疗可以将人类身体某个部位的皮肤冷却,从而达到缓解酸痛、抑制炎症等效果,局部冷冻医疗在临床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全身冷冻疗法(Whole Body Cryotherapy,WBC)可减少运动后用于降低体温的能量支出,从而将更多的能量用于肌肉活动。通过短时间、超低温对外周副交感神经进行刺激,引起小血管壁收缩,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加,提高血液中氧的摄取量,加快肌肉代谢产物的排泄,心脏的每搏输出增加,心率下降,心肌耗氧量下降,从而有利于大强度运动后的疲劳消除与体能恢复。
专利CN204814362U公开了一种通过液氮气化制冷的全身冷冻方法,但由于液氮气化需要在舱内排布众多管道并且调节各个阀门,稍有不慎便会产生危险;且需要舱内外人员相互配合完成,浪费人力物力,极为不便。专利CN206167022U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冷冻治疗仪,但只能对局部组织进行冷冻,并且只能应用于临床治疗,无法扩大其应用范围,比较有局限性。因此,本发明要解决以上所述的各种问题,提供一种更加安全便捷、应用范围广泛的全身冷冻治疗仪。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缓解疲劳的低温冷冻治疗仪装置,其能够创造一种低温环境,使身体疲劳的人在短时间内恢复体力,缓解疲劳,保持身体各项指标正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缓解疲劳的低温冷冻治疗仪装置,该低温冷冻治疗仪装置包括:一个通过帕尔帖效应制冷模块产生低温的腔体,其设置有帕尔帖效应制冷模块以及对腔体内进行干燥的电控干燥模块;
所述腔体设置有可供人体进入其中的干燥门(11),所述低温冷冻治疗仪装置设置有带走帕尔帖效应制冷模块热端热量的散热区域(12);
所述电控干燥模块、帕尔帖效应制冷模块电性连接于控制单元。
本发明中提供的低温冷冻治疗仪,是利用帕尔帖效应,在一个腔体内产生深度低温,以达到冷疗的效果。帕尔帖的制冷原理为:电荷载体在不同导体中运动形成电流,由于电荷载体在不同的材料中处于不同的能级,当它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运动时,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吸收热量的多少取决于半导体材料N、P元件的对数。
本发明提供的缓解疲劳的低温冷冻治疗仪装置中,所述腔体的制冷区域(10)由一个弧形的波纹铜板(9)和周围的干燥层包围而成。制冷区域对身体的降温是在低温腔体内完成,腔体内部制冷模块会制造一个低温环境,身体不需要接触腔体内壁,更不是依靠空气对流来对身体降温,避免了人体在运动出汗后吹风导致的不良影响。而圆弧形的波纹铜板相比于平面的更有优势,因为他可以形成一个半包围的导冷面包围更多的人体躯干,在不能接触皮肤的情况下,这样可以更快的使身体的温降下来。
本发明提供的缓解疲劳的低温冷冻治疗仪装置中,所述腔体外部依次设置干燥层(6)、保温层(5),保温层提升了制冷效果,保证制冷腔体内部的温度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发挥更好的制冷作用。另外,干燥层在腔体周围和腔体的顶部有电控干燥块。一方面,可以将制冷模块表面产生的水珠或者霜冻消除;另一方面,由于剧烈运动之后,人体表面会出汗,干燥层可以起到除汗的作用,为接下来的冷冻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17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袋流动性的粉末包装设备及方法
- 下一篇:装修资源服务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