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151266.5 | 申请日: | 2019-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6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 发明(设计)人: | 汪宇;乔云飞;李榕;周建伟;罗禾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36/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息 传输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用户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用户设备根据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对目标小区进行小区测量。根据上述方法,用户设备能够在进入到目标小区之前,获取到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这样,用户设备就可以在进行小区切换和重选时,根据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仅开启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对应的端口接收卫星信号,并对目标小区进行小区测量,完成小区切换和重选流程。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降低用户设备在进行小区切换、小区选择和小区重选时的能耗,以及避免受到其他相邻小区的信号干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实现两个或多个网络设备之间通信的技术。与传统的陆基通信相比,卫星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距离远、组网灵活、部署方便等特点。卫星通信网络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新空口技术(5th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new radio,5G NR)、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等陆基通信融合,能够极大扩展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
由于卫星距离地面的距离较远,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在卫星小区内各个位置相对于卫星的距离变化不大,因此UE在小区边缘和小区中心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差别不大,这就导致了当UE位于小区边缘时,受到相邻小区的信号干扰强度较大。为了克服干扰,卫星采用极化复用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即不同的卫星小区采用不同的极化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在这种方式下,当UE从一个小区切换至另一个目标小区,或者当UE进行目标小区的选择或重选时,由于UE预先不知道目标小区采用的是哪一种极化方式,因此UE需要开启各种极化方式对应的端口对目标小区进行测量,导致UE在进行小区切换、小区选择或者小区重选时的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降低UE在小区切换、小区选择或者小区重选时的能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通信设备、机载通信设备、可穿戴设备等。该方法可以包括:用户设备获取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用户设备根据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接收目标小区的小区信号。
根据上述方法,用户设备能够在进入到目标小区之前,获取到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这样,用户设备就可以在进行小区切换和重选时,根据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仅开启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对应的端口接收卫星信号,并对目标小区进行小测量,完成小区切换和重选流程。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降低用户设备在进行小区切换、小区选择和小区重选时的能耗,以及避免受到其他相邻小区的信号干扰。或者,用户设备获取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部分带宽BWP的极化方式,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与所述目标小区进行通信。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BWP中增加极化指示的方法,以支持不同波束或用户设备在给定部分带宽BWP中以指示用户设备通过指示的极化方式与所述目标小区进行通信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设备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这样,用户设备能够在RRC连接态(RRC_CONNECTED)下获取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从而在进行小区切换时,根据目标小区的极化方式开启对应的端口对目标小区进行小区测量,而不需要开启多个端口。以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在RRC连接态(RRC_CONNECTED)下增加BWP的极化指示的方法,以支持不同波束或用户设备在给定部分带宽BWP中以指示用户设备通过指示的极化方式完成通信传输。由此,降低用户设备在进行小区切换时的能耗,以及避免受到其他相邻小区的信号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12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