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各子网内信号源进行交互的光电回传隔断交互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50989.3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5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谭登峰;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仁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N7/22;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子网 信号源 进行 交互 光电 隔断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对各子网内信号源进行交互的光电回传隔断交互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交互终端、各子网对应的网转串设备、各子网对应的串口转光纤设备和各子网对应的光纤转串口设备、单向传输设备、视频编码器以及位于各个子网内的串转网设备和解码平台;网转串设备和串口转光纤设备之间用单向串口线连接,串口转光纤设备和光纤转串口设备之间用单向光纤连接,光纤转串口设备和串转网设备之间用单向串口线连接;通过本发明,可以防止他人以交互设备中的组成部件为信息载体,采用光或电的方式进行信息的逆向传输,从而提高信息交互的安全性,尤其是提高了对各个子网内的信息交互的安全性,避免了交互过程中各子网间的信息的流串或相互窃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信号源的交互系统和交互方法,尤其涉及对各子网内信号源进行交互的光电回传隔断交互系统和交互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些监控领域,经常需要在不同的子网内调取一些监控图像,如图1所示,其中三个虚线框表示三组监控设备(如网络摄像机),其分别位于子网1、子网2、子网3内(如图1中虚线框所示),子网1、子网2和子网3之间因隶属不同的部门,出于安全考虑,严禁这些子网之间的信息发生相互流串,也即,需要防止子网1的监控设备内容流动到子网2的监控设备内,或子网1的监控设备影响子网2的监控设备的运行。因此,在通过图中标注的“网络”调取完子网1的监控设备后,为了调取子网2的监控设备,需要关掉对子网1的网络连接,以免两者同时出现于同一网络上时,两者之间发生信息流串或相互影响。这种需要频繁连接和断开网路的操作方式,严重降低信息获取速率,影响交互效率,以及增加人员操作成本。此外,还存在一种可能,即,他人以电信号的方式,以以上调取过程中所用到的各部件,如连接线路,作为信息载体,来窃取相关信息。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以下光电回传隔断交互系统和交互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对各子网内信号源进行交互的光电回传隔断交互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交互终端、各子网对应的网转串设备、各子网对应的串口转光纤设备和各子网对应的光纤转串口设备、单向传输设备、视频编码器以及位于各个子网内的串转网设备和解码平台;网转串设备和串口转光纤设备之间用单向串口线连接,串口转光纤设备和光纤转串口设备之间用单向光纤连接,光纤转串口设备和串转网设备之间用单向串口线连接;
交互终端用于接收针对目标子网内的目标信号源的调取该信号源内容的控制命令,确定空闲的视频编码器,以及将空闲的视频编码器在解码平台上对应的输出端口信息包含在控制命令中,使其随控制命令被发送至网转串设备;
所述网转串设备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命令,并将控制命令转换成串口信号,以及通过所述单向串口线将该串口信号发送至目标子网对应的串口转光纤设备;
所述串口转光纤设备用于接收所述串口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光信号,以及将该光信号通过所述的单向光纤发送至所述目标子网对应的光纤转串口设备;
所述光纤转串口设备用于接收所述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串口信号,以及通过单向串口线将串口信号发送至所述目标子网内的串转网设备;
所述串转网设备用于接收所述串口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网络信号形式的控制命令,以及将该网络信号形式的控制命令通过所述目标子网发送至解码平台;
所述解码平台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命令,并根据所述控制命令,通过目标子网内的解码平台调取目标信号源的内容,将来自目标信号源的内容解码成适于通过单向传输设备传输至所述空闲的视频编码器的适当格式,并经由所述单向传输设备将适当格式的目标信号源的内容发送至所述空闲的视频编码器;
所述空闲的视频编码器用于接收所述解码平台发送的目标信号源的内容,并将目标信号源的内容编码成网络信号,以及将该编码成网络信号的目标信号源的内容通过网络发送至所述交互终端或对外输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系统还包括多路视频分配器;所述解码平台将来自目标信号源的内容解码成适于通过单向传输设备对外输出至多路视频分配器的适当格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仁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仁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09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