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建筑物的雨污分流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0750.6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8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孔德安;朱先杰;辜晓原;马涛;商放泽;苏良缘;李欣鹏;吕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3/04;E03F11/00;E03F5/02;E03F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冀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97 | 代理人: | 姚泽鑫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建筑物 分流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建筑物的雨污分流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雨污分流施工方法包括:铺设入户排污管,并将入户排污管的入水口与建筑物的污水排放口连通,其中,建筑物的污水排放口为非厕所污水排放口;将入户排污管的出水口连通至第一暗渠做临时导流,其中,第一暗渠位于建筑物与第一检查井之间;在第一检查井内新建与外围管网接驳的第一污水管道;当第一污水管道与外围管网满足接驳条件后,在第一暗渠内延伸入户排污管,使入户排污管的出水口与第一检查井连通。本申请通过在施工期间利用暗渠做临时导流,实现了在污水管道施工期间即可进行入户排污管的施工,降低了污水管道施工期间给住户污水排放带来的不便。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物的雨污分流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有的污水处理管道大多没有对排水管道根据水的来源进行分设,采用的是雨水和污水合用一条排水管道的合流制排水系统,而通过这种合流制排水系统处理污水不仅效率低,且部分合流管道排水时存在将污水直排入河的现象,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为了改善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减少城市污水对河道及地下水造成的污染,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改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并对原排放管道重新施工进行改进。
而目前在对污水管道进行入户施工时,需要场地条件相对开阔,并尽量避免受地质、地形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且需待污水主管施工完毕并接驳外围市政管网后,方可进行入户污水管施工,作为管道施工最后环节,入户污水管施工还需进行二次开挖、回填及路面恢复,限制条件多,施工周期长,在施工期间给住户的污水排放造成了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建筑物的雨污分流施工方法,实现了在污水管道施工期间即可实现入户排污管的施工,降低了污水管道施工期间给住户污水排放带来的不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建筑物的雨污分流施工方法,包括:
铺设入户排污管,并将上述入户排污管的入水口与建筑物的污水排放口连通,其中,上述建筑物的污水排放口为非厕所污水排放口;
将上述入户排污管的出水口连通至第一暗渠做临时导流,其中,上述第一暗渠位于上述建筑物与第一检查井之间;
在上述第一检查井内新建与外围管网接驳的第一污水管道;
当上述第一污水管道与外围管网满足接驳条件后,在上述第一暗渠内延伸上述入户排污管,使上述入户排污管的出水口与上述第一检查井连通。
基于本申请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将上述入户排污管的出水口连通至第一暗渠做临时导流具体为:
在上述第一暗渠内设置三通导流管,将上述入户排污管的出水口与上述三通导流管的横向支管入水口连通,在上述横向支管的出水口接驳排污支管,其中,上述排污支管横穿上述第一暗渠并与上述第一检查井连通;
在上述第一检查井内将上述排污支管的出水口封堵,使上述入户排污管通过上述三通导流管的竖向支管出水口连通至第一暗渠做临时导流。
基于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在上述第一暗渠内延伸上述入户排污管具体为:
在上述第一暗渠内将上述竖向支管出水口封堵,并在上述第一检查井内导通上述排污支管的出水口,使上述入户排污管的出水口与上述第一检查井连通。
基于本申请第一方面至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雨污分流施工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07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