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体结构防晕型管型母线引流线夹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50492.1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24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东;贾云辉;艾宪仓;张四江;常好晶;刘强;李毅平;汪春风;陈凯;张小文;张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建设分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甘肃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05 | 分类号: | H02G7/05;H01R4/02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代理有限公司 62100 | 代理人: | 刘继春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体 结构 防晕型管型 母线 引流 | ||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电力金具,尤其是高电压等级变电站使用的一种分体结构防晕型管型母线引流线夹,其包括设有半圆弧容腔的金具本体,金具本体下部设有引流接线端子,通过螺栓与金具本体固定连接的、设有半圆弧容腔金具盖板;金具本体与金具盖板为两个,引流接线端子为长方体,长方体引流接线端子的左、右两端设有防电晕园柱体,两个金具本体位于防电晕园柱体的上端。防电晕园柱体下的下端设有防电晕球体。它能够有效减小接触面沿管型母线轴线方向长度,增加了与管面接触的紧实度,保证大电流的引流;提高了电晕起始电压,降低了电场强度,减少了电晕的发生。
技术领域
在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电力金具,尤其是一种高电压等级变电站使用的分体结构防晕型管型母线引流线夹。
背景技术
在高海拔地区,特别是330kV及以上的超高压变电站中,管型母线应用越来越多,管型母线与设备连接必须使用管型母线引流线夹。目前管型母线与设备连接都是采用一体结构的引流线夹,该类线夹外形大,与管型母线接触时的接触面太长,从而影响了接触面的紧实度,导致接触面接触系数小,影响过流能力,容易使线夹发热。同时在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管型母线的设备引线连接中,采用螺栓型线夹,外露的螺栓容易产生电晕放电。
为了更好的适应变电站管型母线的安装,需要不断提升设备线夹类金具的通流能力,提高接触面接触系数,同时也必需降低连接金具由于螺栓外露导致的场强太高从而引发放电的问题,起到节能降噪的作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与管型母线接触面接触系数高、通流性能好,防晕性能好的分体结构防晕型管型母线引流线夹。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结构防晕型管型母线引流线夹,包括设有半圆弧容腔的金具本体,金具本体下部设有引流接线端子,通过螺栓与金具本体固定连接的、设有半圆弧容腔金具盖板;其特征在于:金具本体与金具盖板为两个,引流接线端子为长方体,长方体引流接线端子的左、右两端设有防电晕圆柱体,两个金具本体位于防电晕圆柱体的上端。
为了进一步增强防晕效果,防电晕圆柱体下的下端设有防电晕球体。
为了进一步解决现有技术外露的螺栓容易产生电晕放电的问题,金具本体设有沉孔,金具盖板设有盖板沉孔,螺栓两端位于沉孔与盖板沉孔内,即螺栓采用嵌入式设计,不外露。
现有技术管型母线与设备连接都是采用一体结构的引流线夹实现,与管型母线接触面沿管型母线轴线方向太长;本发明由分体结构的管型母线引流线夹取代一体结构的引流线夹,即采用两个金具本体,两个金具本体设在长方体引流接线端子左、右两端设有的防电晕圆柱体上,能够有效减小接触面沿管型母线轴线方向长度,增加了与管面接触的紧实度,保证大电流的引流。
本发明分体结构的管型母线引流线夹的下部为圆柱体结构,端部做防电晕球状处理,两个圆柱体中间焊接引流接线端子,两个圆柱体用于与引流线夹相连,能够解决单一管型母线线夹与管型母线接触面太长,导致接触面接触系数太小,影响管型母线引流线夹的通流能力问题,同时提高母线引流线夹的防晕性能和通流能力;同时作为管型母线引流线夹的两个分体的金具本体采用园柱形结构相接,引流接线端子的接线板在两圆柱体中间,解决了过去由于接线板长而窄的结构,没有了尖锐的边角,提高了电晕起始电压,降低电场强度,减少了电晕的发生。
本发明在330kV以上超高压等级变电站应用,同时有效地降低了设备线夹螺栓直径太小,表面场强太大,产生电晕放电现象,使变电站噪声变大,同时分体结构也解决了大电流管型母线引流时同一个管型母线金具接触面接触系数小,导致线夹发热现象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使用时与管型母线的结构关系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建设分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甘肃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建设分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甘肃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04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