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能动核燃料辐照考验装置流量调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50037.1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57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斌;杨文华;胡晓晖;聂良兵;童明炎;徐斌;司丹丹;姚亮;席航;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F16K3/24 | 分类号: | F16K3/24;F16K27/04;F16K31/50;F16K41/02;G21C15/02;G21C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唐邦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动 核燃料 辐照 考验 装置 流量 调节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能动核燃料辐照考验装置流量调节系统,包括定位法兰,定位法兰的下端连接有支撑管,支撑管的端部内壁设置有支撑环,定位法兰的下端在支撑管的内侧设置有内套管A,内套管A的端部连接有圆筒,圆筒的侧壁上设置有通水孔,圆筒的端部设置有内套管B,内套管B的端部凸出于支撑环,定位法兰的上端中心处设置有密封组件,还包括传动杆,传动杆一端连接有与通水孔配合的滑块,另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采用非能动操作即可完成辐照装置内一定范围流量的调控,即使在流量调节系统出现卡壳、失灵的工况下,辐照装置依旧能够对堆内燃料组合件进行冷却,而不会出现燃料组合件过热问题,确保核燃料辐照考验和研究试验堆运行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堆燃料辐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能动核燃料辐照考验装置流量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燃料或材料在堆内辐照的过程中都会释热,导致自身的温度升高,为了避免辐照燃料或材料过热导致试验失败或影响堆内安全。因此,在辐照装置中需要设计相应的冷却系统,并要求冷却系统可以调控材料或燃料温度。在燃料辐照装置中直接采用一回路水进行冷却,但为了满足辐照温度在试验要求的范围内,需要对进入辐照试验段一回路水的流量进行调节。另外,任何试验都是存在风险的,在流量调节装置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在突发工况下,流量调节装置依旧可以保证辐照燃料表面温度不会超过试验要求值。
目前,不论是材料辐照装置还是燃料辐照装置都是非标设计,需要针对不同的辐照试验要求设计特定的辐照装置,流量调节装置也要随之配套设计。燃料辐照装置在承压环境中工作,对其与堆顶的密封性以及安全性要求高,流量调节系统不仅要保证在正常工况下满足燃料冷却的要求,而且要满足在特殊工况下保证堆内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能动核燃料辐照考验装置流量调节系统,采用非能动操作即可完成辐照装置内一定范围流量的调控,即使在流量调节系统出现卡壳、失灵的工况下,辐照装置依旧能够对堆内燃料组合件进行冷却,而不会出现燃料组合件过热问题,确保核燃料辐照考验和研究试验堆运行安全。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非能动核燃料辐照考验装置流量调节系统,包括定位法兰,所述定位法兰的下端连接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端部内壁设置有支撑环,所述定位法兰的下端在支撑管的内侧设置有内套管A,所述内套管A的端部连接有圆筒,所述圆筒的侧壁上设置有通水孔,所述圆筒的端部设置有内套管B,所述内套管B的端部凸出于支撑环,所述支撑管与内套管A、圆筒和内套管B之间形成环形密封腔,所述定位法兰的上端中心处设置有密封组件,还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穿设在密封组件内并与密封组件之间密封连接,所述传动杆一端连接有与通水孔配合的滑块,另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滑块与圆筒为间隙配合,所述支撑管上设置有进水槽。
本发明的构思在于设计一套通过机械手段实现燃料辐照装置中流量调控的装置,完成辐照装置内一定范围流量的调控,并确保核燃料辐照考验和研究试验堆运行安全。
本发明通过滑块9在圆筒8内上下移动改变通水孔的开度进行冷却剂流量的调节采用非能动操作即可完成辐照装置内一定范围流量的调控,即使在流量调节系统出现卡壳、失灵的工况下,辐照装置依旧能够对堆内燃料组合件进行冷却,而不会出现燃料组合件过热问题,确保核燃料辐照考验和研究试验堆运行安全。
本发明简化了核燃料辐照考验设施设计及降低了辐照考验运行难度,缩短辐照考验准备周期,提高经济性。
进一步地,通水孔沿着圆筒的侧壁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地,通水孔为方形孔,所述方形孔在轴向上的长度小于滑块的高度。
进一步地,滑块为圆柱结构,所述圆柱结构的沿着轴向设置用于固定传动杆的中心通孔,所述滑块上在中心通孔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沿着轴向贯穿滑块。
进一步地,通孔为圆形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00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