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μ阿片受体激动剂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49681.7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4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吕志刚;王倩;覃芬芬;刘岸龙;王启盛;江永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352 | 分类号: | A61K31/352;A61P25/04 |
代理公司: | 32237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建华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阿片受体 镇痛作用 阿片受体激动剂 阿片类药物 单体化合物 八甲氧基 疼痛信号 传统的 膜电位 膜结构 抑制性 便秘 黄铜 阿片 成瘾 传导 中枢 上行 呼吸 阻碍 替代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μ阿片受体激动剂及其用途,其为单体化合物3,3′,4′,5′,5,6,7,8‑八甲氧基黄铜,该化合物能够作用于中枢μ阿片受体六次跨膜结构,通过与μ阿片受体结合,产生抑制性膜电位,阻碍疼痛信号上行传导,发挥类阿片镇痛作用,从而发挥较强的镇痛作用。能够替代传统的阿片类药物,避免便秘、呼吸抑制、依赖和成瘾等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学领域,具体涉及阿片类镇痛剂,更具体地,涉及一种μ阿片受体激动剂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治疗疼痛大多数是通过使用阿片类药物,此类药物大多是通过OPRM1基因编码的μ阿片类受体发挥作用。它们可以有效的缓解疼痛,但在一定程度上受便秘、呼吸抑制、依赖和成瘾等副作用的限制。研究显示,μ阿片类受体基因可以进行广泛的剪切,统称为OPRM1及其剪切异构体,可以产生多种mRNA从而编码大量不同功能的蛋白质。这些剪切异构体有助于解释患者对μ阿片类药物临床反应地多变性。阿片类药物被用于治疗疼痛已达数世纪之久,其中包含鸦片,含多种生物碱如吗啡和可待因等。μ阿片类受体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GPCR)家族,目前为止研究表明小鼠、大和人类的OPRM1基因分别衍生出29、16和19个剪切异构体,结构存在一定的类似性。这些剪切异构体根据结构不同可大致分为三组:(1)全序列的具有羧基端(C-)的七次跨膜结构,7-TM;(2)剪切的六次跨膜结构,6-TM;(3)剪切的一次跨膜结构,1-TM。
药理研究表明,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与体内存在大量不同的剪切异构体密切相关,其中μ阿片类受体的N端不同剪切产生的6次跨膜剪切异构体为无传统阿片类药物副作用的镇痛靶标,μ阿片类受体的C端不同剪切产生的异构体与吗啡引起的药物耐受、成瘾、皮肤搔痒和便秘密切相关。有研究证明了IBNtxA镇痛作用中小鼠6-TM剪切异构体的药理学意义,并确定与外显子2和3编码的跨膜结构相对应的受体功能相关。因此,6-TM剪切异构体为不同类型的镇痛药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这些镇痛药物可有效应对不同的疼痛模型,且没有与传统阿片类药物相关的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传统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严重副作用和尚无有效干预治疗手段,提供一种作用于μ阿片受体的激动剂。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上述μ阿片受体激动剂作为镇痛药物的用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μ阿片受体激动剂,它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
本发明还要提供上述式I所示的化合物在制备镇痛药物中的用途。
具体地,该化合物为作用于μ阿片受体的药物。
更具体地,该化合物为作用于μ阿片受体六次跨膜结构的药物。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一种镇痛药物,它是以如下式I所示的化合物为活性成分,
该镇痛药物除上述活性成分外,还包括与所述活性成分在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载体,通过上述活性成分与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载体共同制备成粉剂、片剂、注射液、胶囊或口服液。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单体化合物3,3′,4′,5′,5,6,7,8-八甲氧基黄铜(英文名exoticin,CAS:13364-94-8)在制备镇痛药物中的新用途,通过实验发现该化合物能够作用于中枢μ阿片受体六次跨膜结构,通过与μ阿片受体结合,产生抑制性膜电位,阻碍疼痛信号上行传导,发挥类阿片镇痛作用,从而发挥较强的镇痛作用。能够替代传统的阿片类药物,避免便秘、呼吸抑制、依赖和成瘾等副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96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