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9176.2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39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韩建;崔龙;倪大龙;张苡铭;张克金;王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213 | 分类号: | H01M8/0213;H01M8/0245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王岩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极板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复合双极板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阳极板层和阴极板层,所述阳极板层和阴极板层均包括石墨板层和离子注入层,所述离子注入层为注入有离子的聚酰亚胺薄膜层;通过在阳极板层和阴极板层设置石墨板层和离子注入层,使得到的复合双极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阻气性能,并能有效降低复合双极板层的厚度,在用于燃料电池中能够提高燃料电池的电堆功率密度,从而提高燃料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领域,涉及一种复合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双极板及制备方法、包含复合双极板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连续转变成电能的发电装置。作为一种新型化学能源,被誉为继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和核电之后的第四代发电技术。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高(40%~60%),环境友好,排放物只有水。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由许多单电池组成,而每个单电池由膜电极、扩散层和双极板三部分组成。双极板是PEMFC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分隔气体并通过流场将燃料反应气体导入燃料电池,收集并传导电流和支撑膜电极,同时还担负起整个电池系统的散热功能。双极板的成本、重量分别占PEMFC的45%和80%,其高成本导致PEMFC的价格昂贵。
现阶段双极板的研究主要包括金属板、纯石墨板和复合材料板三大类。金属双极板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不会出现漏气问题,气体流道可冲压成型,易于实现批量化生产。但是金属双极板表面必须进行特殊处理以提高其化学稳定性,否则会导致金属双极板表面氧化膜增厚,导致接触电阻增大,降低电池性能。
CN109921055A公开了一种超薄石墨烯复合柔性石墨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双极板包括柔性石墨板、石墨烯薄膜,所述石墨烯薄膜粘附在柔性石墨板的外表面,形成带有石墨烯薄膜的柔性石墨基材板,再经过模压成型、极板连接工艺得到超薄石墨烯复合柔性石墨双极板,但是其复合双极板的厚度过高。
CN109921051A公开了一种超薄柔性石墨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柔性石墨双极板包括上下两层柔性石墨极板、中间层的石墨烯薄膜,石墨烯薄膜位于两层柔性石墨极板之间,形成带有石墨烯薄膜夹心的柔性石墨基双极板结构,但是其复合双极板的厚度过高。
CN109755603A公开了一种超薄金属薄板夹心柔性石墨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柔性石墨双极板包括上下两层柔性石墨极板、金属薄板,所述薄板位于上下两层柔性石墨极板之间,形成金属薄板夹心的柔性石墨基双极板结构。通过在极板柔性石墨板原材料中加入技术薄板,采用模压方法制备出超薄柔性石墨氢氧极板,但是该复合双极板的强度和阻气性能较差。
因此,提供一种厚度低,且强度和阻气性能高的复合双极板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在阳极板层和阴极板层设置石墨板层和离子注入层,使得到的复合双极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阻气性能,并能有效降低复合双极板层的厚度,在用于燃料电池中能够提高燃料电池的电堆功率密度,从而提高燃料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双极板,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阳极板层和阴极板层,所述阳极板层和阴极板层均包括石墨板层和离子注入层,所述离子注入层为注入有离子的聚酰亚胺薄膜层。
本发明中复合双极板包括阳极板层和阴极板层,均包括石墨板层和离子注入层,使得到的复合双极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阻气性能,并能有效降低复合双极板层的厚度,在用于燃料电池中能够提高燃料电池的电堆功率密度,从而提高燃料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其中石墨板层具有较好的导电导热性以及化学稳定性,但是其韧性较低;聚酰亚胺薄膜层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以及化学稳定性,并通过向聚酰亚胺薄膜中注入离子能够提高离子注入层的电导率,使得离子注入层变为导体。
在本发明中,所述阳极板层包括石墨板层以及位于石墨板层表面的离子注入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91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