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叠加式燃料组件的超临界水冷堆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9057.7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37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夏榜样;姚磊;卢迪;王连杰;李庆;李翔;肖鹏;甯忠豪;李司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21C3/07 | 分类号: | G21C3/07;G21C3/322;G21C3/326;G21C3/3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胡晓丽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叠加 燃料 组件 临界 水冷 | ||
1.一种基于叠加式燃料组件的超临界水冷堆,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燃料组件通道(1)和若干控制棒组件通道(2),所述燃料组件通道(1)和控制棒组件通道(2)均呈正六角形或正方形;每个控制棒组件通道(2)的外侧沿周向连续排布燃料组件通道(1)构成一个单元组件,由若干单元组件交错阵列排布构成蜂窝状的堆芯整体结构;燃料组件通道(1)内布置不同富集度标准的燃料组件(3),且沿燃料组件通道(1)轴向由下至上方向上,燃料组件(3 )的富集度逐渐增加;控制棒组件通道(2)内用于安装控制棒束(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叠加式燃料组件的超临界水冷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棒组件通道(2)内侧壁设置隔热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叠加式燃料组件的超临界水冷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组件(3)径向截面为与燃料组件通道(1)适配的正六角形或正方形;燃料组件(3)包括仪表管(31)和若干燃料棒(32),所述仪表管(31)位于燃料组件(3)中心处,若干燃料棒(32)在中心处外围呈正六角形或正方形环形阵列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叠加式燃料组件的超临界水冷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组件(3)内,相邻燃料棒(32 )的径向间距在0.5mm~4.0mm范围内;燃料组件(3)的轴向高度在10.0cm~110.0cm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叠加式燃料组件的超临界水冷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棒(32)及仪表管(31)采用稠密栅格布置,相邻燃料棒(32)之间距均小于1.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叠加式燃料组件的超临界水冷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组件(3)还包上管座(33)和下管座(34),所述仪表管(31)和若干燃料棒(32 )固定在上管座(33)和下管座(34)之间进行轴向和径向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叠加式燃料组件的超临界水冷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棒组件通道(2)的径向截面呈外方内圆结构;所述控制棒束(4),控制棒束(4)由若干中子吸收棒(41)呈环形阵列排布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叠加式燃料组件的超临界水冷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组件(3)的包壳材料和控制棒束 (4)的包壳材料均为不锈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叠加式燃料组件的超临界水冷堆,其特征在于,堆芯置于压力容器(5)内,堆芯与压力容器(5)内壁之间呈连通的环形腔室(6),压力容器(5)内底部设有混合腔室(7);冷却剂由压力容器(5)的顶部冷端进入后,沿所述环形腔室(6)向下进入混合腔室(7)内重新分配后进入各燃料组件通道(1)内,沿燃料组件通道(1)向上流动冷却燃料组件(3)后从压力容器(5)的顶端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905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