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船用锚链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48113.5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2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鲁晓云;迟善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亚太锚链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8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钢 锚链 闪光对焊 海船 镇静钢 料头 浅槽 生产工艺 船舶技术领域 刚性结构 焊接成型 极限拉伸 弯折的 右接口 右卡槽 左接口 左卡槽 备料 棒料 定尺 卡槽 制备 钢材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海船用锚链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备料:制备锚链的钢材应该为镇静钢,且该镇静钢的整支圆钢长度达不到定尺要求,则必须符合倍尺要求,即总长度等于两个料头长度加N个棒料长度(即倍尺长度)加N个锯缝宽度,两个料头长度之和控制在40~50mm。该海船用锚链的生产工艺,通过在圆钢弯环进行闪光对焊之前在圆钢弯环的左接口和右接口上分别开设左浅槽、左卡槽、右浅槽和右卡槽,同时在弯折的时候,最后再通过闪光对焊将整体锚链焊接成型,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保证圆钢弯环的刚性结构的稳定性,还能够通过结构与卡槽之前的卡接作用,能够为圆钢弯环在承受极限拉伸状态下提供最后一道有效的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船用锚链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锚链是指连接锚和船体并传递锚抓力的专用链条,常由锚端链节、中间链节和末端链节等组成,按链环的结构,可分为有档锚链和无档锚链两种,前者的强度比后者大,按制造方法锚链可分为铸钢锚链和电焊锚链等,锚链的长度以节为单位,每节锚链的标准长度为27.5m,节间用连接链环或连接卸扣进行连接,通常万吨轮每舷主锚所配链长为12节左右,锚链的作用主要是连接锚与船,向船体传递锚的抓驻力,在锚泊时,因抛出的锚链有一定的重量,可在水中对船舶所受到的风流等外力起一定的缓冲作用,平卧水底部分的锚链对锚的作用力保持水平,有利于锚的可靠抓底,同时这部分锚链因受到泥土的阻滞作用,还能提供一部分锚泊力。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锚链在生产时主要是针对生产工艺中的闪光焊接方式进行改进,而造成锚链在刚性和连接牢固程度不足上出现问题,故而提出一种海船用锚链的生产工艺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船用锚链的生产工艺,具备刚性强和连接牢固等优点,解决了市场上锚链刚性和连接牢固程度不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刚性强和连接牢固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船用锚链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备料:制备锚链的钢材应该为镇静钢,且该镇静钢的整支圆钢长度达不到定尺要求,则必须符合倍尺要求,即总长度等于两个料头长度加N个棒料长度(即倍尺长度)加N个锯缝宽度,两个料头长度之和控制在40~50mm;
步骤2),铸造成型:将熔炼好的镇静钢钢水浇注至每个固定的模具中,每个锚链在浇注成型的时候都会预留有左接口和右接口,且每个左接口上开设有左浅槽,每个左浅槽槽内开设有左卡槽,每个右接口上开设有右浅槽,每个右浅槽槽内均开设有右卡槽,待钢水冷却后,将模具内部冷却成型的锚链取出备用;
步骤3),加热:采用中频加热炉将圆钢加热到860-980℃进行加热,使圆钢芯部与表面温度接近;
步骤4),弯折并对接:将加热后的圆钢在弯环机上进行弯环,在圆钢要弯折的两个起始位置处设置弯心轴,先将圆钢绕弯心轴弯折成底部水平的U形,再将U形的两侧边绕弯心轴向中间弯折,使圆钢的左接口和右接口相互靠近,当底部间隙为1cm时,通过机械臂底部的机械爪夹住固定浅梁,固定浅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块,同时通过机械臂底部两侧的下压夹具对圆钢实施下压力,在下压的同时,将固定浅梁和固定块嵌入左接口和右接口内的左浅槽、左卡槽、右浅槽和右卡槽的槽内,在下压的同时也需要同时通过弯心轴和圆钢背后的左推模和右推模向前推动,保证圆钢的弯折工作可以稳定进行,不会出现异形和变形的情况,当底部最小间隙为2-3mm,两个端面成底部不接触的V形的开口时停止弯折,即形成弯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亚太锚链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亚太锚链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81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