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变能量的电子加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7902.7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66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M·阿布斯;杰里米·布里森;W·克里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离子束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H7/18 | 分类号: | H05H7/18;H05H7/04;H05H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武娟;杨明钊 |
地址: | 比利时***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能量 电子 加速器 | ||
1.一种电子加速器,包括:
(a)谐振腔(1),该谐振腔由空心闭合导体组成,该谐振腔包括:
·外壁,该外壁包括外圆柱形部分,该外圆柱形部分具有中心轴线Zc并且具有形成外导体段(1o)的内表面,以及
·内壁,该内壁被封闭在该外壁内并且包括内圆柱形部分,该内圆柱形部分具有中心轴线Zc并且具有形成内导体段(li)的外表面,
其中,该谐振腔关于与该中心轴线Zc垂直的中平面Pm对称;
(b)电子源(20),该电子源被适配用于沿着该中平面Pm从该外导体段上的引入口到该中心轴线Zc将电子束(40)径向地注入到该谐振腔中;
(c)RF系统,该RF系统耦合至该谐振腔并且被适配用于在该外导体段与该内导体段之间生成电场E,该电场以频率fRF进行振荡,以沿着该中平面Pm中从该外导体段朝着该内导体段延伸的径向轨迹以及从该内导体段朝着该外导体段延伸的径向轨迹改变该电子束的电子的速度;
(d)N个磁体单元(30i),其中N1并且该N个磁体单元中的每一个以该中平面Pm为中心、并且包括一组偏转磁体(301-304),这些偏转磁体被适配用于在通过腔体出口孔和腔体入口孔与该谐振腔(1)流体连通的偏转腔室(31)中生成磁场,该磁场被适配用于:
·使沿着该中平面Pm通过该谐振腔中的第一径向轨迹的末端处的该腔体出口孔进入该偏转腔室的电子束在具有附加长度(L+)的第一偏转轨迹上偏转,所述第一偏转轨迹从该腔体出口孔延伸到该腔体入口孔,该腔体入口孔与该腔体出口孔相同或不同,该电子束通过该腔体入口孔沿着该中平面Pm中的第二径向轨迹朝着该中心轴线Zc被重新引入到该谐振腔中,所述第二径向轨迹不同于该第一径向轨迹,其中
·该附加长度(L+)使得当该电子束被重新引入到该谐振腔中时,该RF系统被同步以施加电场从而沿着该第二径向轨迹使该电子束加速;
(e)出口(50),该出口用于从该谐振腔朝着靶(100)提取具有能量W的加速电子束,
其中,该N个磁体单元(30i)中的至少一个是可变-磁体单元(306-5,306-7,306v),该可变-磁体单元被适配用于将相应的第一偏转轨迹修改为具有不同于该附加长度(L+)的第二长度(L2)的第二偏转轨迹,从而允许从该出口(50)提取的加速电子束的能量W的变化,
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可变-磁体单元包括用于沿着与由该中心轴线Zc处的该第一径向轨迹和该第二径向轨迹形成的角度的平分线平行的平分方向离散地或连续地来回径向移动该至少一个可变-磁体单元(306-5,306-7,306v)、并且因此离散地或连续地改变从该出口(50)提取的加速电子束的能量W的移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加速器,其中,该第二长度(L2)大于该附加长度(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加速器,其中,该第二长度(L2)使得当该电子束被重新引入到该谐振腔中时,该RF系统被同步以施加电场从而沿着该第二径向轨迹使该电子束减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加速器,其中,该第二长度(L2)使得当该电子束被重新引入到该谐振腔中时,该RF系统被同步以施加电场从而沿着该第二径向轨迹使该电子束减速。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加速器,其中,该至少一个可变-磁体单元(306-5,306-7,306v)包括:
·第一组磁体(306-7),该第一组磁体以该中平面Pm为中心、位于距该中心轴线Zc的第一径向距离处、并且被配置成用于使该电子束沿着具有附加长度(L+)的偏转轨迹偏转,其中,该第一组磁体被配置成被激活或去激活,以在相应的偏转腔室中生成或不生成磁场;以及
·第二组磁体(306-5),该第二组磁体以该中平面Pm为中心、与该第一组磁体径向对准、并且位于距该中心轴线Zc的第二径向距离处,该第二径向距离大于该第一径向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离子束应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离子束应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790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