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隔离度悬置微带线平衡馈电的双极化宽带天线阵列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7034.2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41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李明珠;余旭涛;张慧;张在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48;H01Q1/50;H01Q1/52;H01Q15/24;H01Q19/10;H01Q21/00;H01Q2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离 悬置 微带 平衡 馈电 极化 宽带 天线 阵列 | ||
1.一种高隔离度悬置微带线平衡馈电的双极化宽带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本体和对天线本体馈电的馈电网络,所述天线本体由若干天线单元(1)排列而成,所述天线单元(1)包括上层介质板(11)、中层介质板(12)、下层介质板(13)、第一极化同轴探针(14)和第二极化同轴探针(15),所述上层介质板(11)的上表面印制有一个辐射贴片(111),并与第一极化同轴探针(14)和第二极化同轴探针(15)相连,所述下层介质板(13)的下表面印制有接地反射板(131);所述馈电网络在天线本体背面平行固定,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固定在一起的第一金属结构件(21)、第一极化馈电网络介质板(22)、第二金属结构件(23)、第二极化馈电网络介质板(24)和第三金属结构件(25),所述第一极化馈电网络介质板(22)和第二极化馈电网络介质板(24)上表面分别印制第一金属带线多级功分网络(26)和第二金属带线多级功分网络(27),第一金属带线多级功分网络(26)和第二金属带线多级功分网络(27)向上分别与若干第一极化同轴探针(14)和第二极化同轴探针(15)相连,向下分别与第一馈电端口(28)和第二馈电端口(29)相连,实现馈电网络对天线本体的馈电;
所述天线本体中相邻的天线单元(1)对称排布成二维天线阵列,在第一维度上相邻的第一极化同轴探针(14)采用等幅反相的馈电方式,通过第一金属带线第一级功分网络(26a)到相邻的第一极化同轴探针(14)的长度相差二分之一波长实现,在第二维度上相邻的第一极化同轴探针(14)采用等幅同相的馈电方式,通过第一金属带线第二级功分网络(26b)到相邻的第一金属带线第一级功分网络(26a)长度相等实现;在第二维度上相邻的第二极化同轴探针(15)采用等幅反相的馈电方式,通过第二金属带线第一级功分网络(27a)到相邻的第二极化同轴探针(15)的长度相差二分之一波长实现,在第一维度上相邻的第二极化同轴探针(15)采用等幅同相的馈电方式,通过第二金属带线第二级功分网络(27b)到相邻的第二金属带线第一级功分网络(27a)长度相等实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隔离度悬置微带线平衡馈电的双极化宽带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结构件(21)、第二金属结构件(23)和第三金属结构件(25)分别围绕着同轴探针设有空气腔,所述第一极化馈电网络介质板(22)上设有金属化通孔(31),与若干第一极化同轴探针(14)和第二极化同轴探针(15)、第一金属带线多级功分网络(26)、第二金属带线多级功分网络(27)、第一馈电端口(28)和第二馈电端口(29)形成微波传输线,实现馈电网络对天线本体的馈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隔离度悬置微带线平衡馈电的双极化宽带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介质板(12)为微波空气泡棉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703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