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内部零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6758.5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63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肯尼斯·琼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吉亚汽车内部系统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02 | 分类号: | B29C44/02;B29C44/58;B29C45/00;B29C45/26;B29L3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王艳春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内部 零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车辆的内部零件通过型芯回退膨胀成型而形成。内部零件包括发泡塑料体,该发泡塑料体通过将可发泡塑料树脂注入至模具中并将所述模具的模具部分分离开以允许可发泡塑料树脂发泡膨胀而形成。经发泡的塑料体的边缘部分包括突出的冻结区段和定位成与突出的冻结区段相邻的型芯回退膨胀半径部。突出的冻结区段形成在模具的与分模线相邻的冻结密封区域中,以帮助防止材料在分离期间在分模线处出现过多溢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车辆内部零件,并且具体涉及由可发泡塑料树脂制成的经过型芯回退(core-back)膨胀成型的内部零件。
背景技术
型芯回退膨胀成型(core-back expansion molding)涉及以标称厚度将可发泡塑料树脂注入至注塑模具中,其中,所述标称厚度小于待形成的零件的期望厚度。在填充后,将模具沿着分模线打开设定的距离(例如,通过去除夹持压力或者通过机械地分离模具)。然后,可发泡塑料树脂可膨胀以生成厚度与模具所打开的设定距离对应的零件。完成的零件包括可比替代地形成的零件轻得多的经发泡的塑料体。这可特别适合于汽车工业中的节约燃料的目的。
当在制造过程期间打开模具时,在分模线处可能出现溢料(flashing over)。这种溢料可能导致边缘区域变形。US 5,217,732中,Rudolf等人尝试通过生成成角度的分模线来解决溢料问题。然而,该解决方案会导致工装修改成本高。另外,成角度的分模线可能不适用于需要符合多种汽车相关规格的一些特定设计的零件。
发明内容
根据各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内部零件以及包括内部零件的车辆。内部零件包括经发泡的塑料体。经发泡的塑料体包括外侧部、内侧部和边缘部分,其中,外侧部配置成背向车辆的内部舱室,内侧部配置成面向车辆的内部舱室,边缘部分位于外侧部与内侧部之间。边缘部分包括突出的冻结区段和定位成与突出的冻结区段相邻的型芯回退膨胀半径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边缘部分还包括外侧延伸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侧延伸部具有端壁和内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侧延伸部的内壁与型芯回退膨胀半径部形成内谷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谷部包括位于外侧延伸部的内壁与型芯回退膨胀半径部之间的成角度的接合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突出的冻结区段具有端壁和内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突出的冻结区段的内壁与外侧延伸部的内壁直接相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突出的冻结区段的内壁和型芯回退膨胀半径部在弯曲的接合点处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经发泡的塑料体具有多个微型蜂窝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部零件是内部门板。
根据各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制造用于车辆的内部零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可发泡塑料树脂注入至模具中,模具具有第一模具部分、第二模具部分以及处于第一模具部分与第二模具部分之间的分模线;移动第一模具部分或第二模具部分,以在分模线处将第一模具部分与第二模具部分分开;以及利用可发泡塑料树脂填充冻结密封区域。冻结密封区域定位成与分模线相邻,并且配置成在第一模具部分或第二模具部分的移动期间密封分模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部零件包括经发泡的塑料体。经发泡的塑料体包括外侧部、内侧部和边缘部分,其中,外侧部配置成背向车辆的内部舱室,内侧部配置成面向车辆的内部舱室,边缘部分位于外侧部与内侧部之间。边缘部分包括突出的冻结区段以及定位成与突出的冻结区段相邻的型芯回退膨胀半径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具部分是芯侧部,以及冻结密封区域延伸至第一模具部分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突出的冻结区段形成在冻结密封区域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吉亚汽车内部系统公司,未经佛吉亚汽车内部系统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67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