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物体系红外增透保护膜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6639.X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7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士达;刘华松;姜玉刚;何家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1/115 | 分类号: | G02B1/115;G02B27/00;G02B1/14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王雪芬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物 体系 红外 保护膜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物体系红外增透保护膜的设计方法,属于光学薄膜技术领域。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氧化物薄膜体系的红外增透保护膜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Y2O3薄膜为主体薄膜材料、Al2O3薄膜材料为过渡层、HfO2薄膜为最外层保护膜的设计方案,通过匹配三种氧化物实现复合红外增透保护膜的设计。该红外增透保护膜能够实现ZnS红外窗口在7.5μm‑9.7μm波段的高效增透,同时由于Al2O3薄膜过渡层及HfO2最外层保护膜的引入,降低了膜系应力并提高了膜系机械强度,使得该红外增透保护膜在恶劣服役环境下的稳定性得到增强,对于红外光学窗口在精确制导等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化物体系红外增透保护膜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红外光学窗口由基底材料和红外增透保护膜组成,工作于高速导弹导引头前端,是高速导弹结构功能一体化关键部件,起到传输目标红外信号、保持气动外形、保护内部成像系统的作用。高速导弹面临恶劣服役环境,高速飞行状态下会受到气动热和气动力的共同作用,红外光学窗口处于复杂的热力混合作用,影响其结构和光学特性,容易导致红外增透保护膜出现脱落、破裂等失效现象发生。为满足红外探测与制导的工作需求,一方面要求红外光学窗口具有足够的保护性能,能够承受高温、高压、热冲击、大气中的游离灰尘和冰雹等固体粒子的撞击,尤其是抵抗风沙雨蚀能力;另一方面,要具备优良的光学性能,即在工作波段具有足够高的透过率、低的吸收系数、低散射等光学性能。中波红外光学窗口往往选择ZnS为基底材料,但是仅仅依靠基底材料无法满足复杂的性能需求,因此需要在在ZnS基底表面制备红外增透保护膜,共同组成红外光学窗口以完成正常服役要求。
常见的ZnS基底红外增透保护膜多采用DLC薄膜,但在实际制备及应用过程中DLC薄膜存在以下几点不可避免的缺点,包括大厚度DLC薄膜难以制备、热稳定性差、高温抗氧化能力较差、与ZnS基底材料的结合强度较弱等问题。由此可见,在保证红外增透保护膜光学性能满足应用需求的基础上,提高红外光学窗口的高温结构稳定性问题也亟待解决。
综上所述,为满足“看得见、跑得快、打得准”的精确制导需求,如何在保证光学性能满足工作需求的前提下,提高红外增透保护膜的结构稳定性成为限制其应用的瓶颈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保证红外光学窗口增透保护膜透过率满足工作需求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其结构稳定性以解决高温下结构失效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化物体系红外增透保护膜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给出ZnS基底的透过率曲线和光学常数;
2)给出Y2O3薄膜材料、Al2O3薄膜材料及HfO2薄膜材料的光学常数;
3)基于Y2O3薄膜确定红外增透保护膜的初始膜系;
4)设置优化目标,对初始膜系进行结构优化,得到优化膜系;
5)确定Al2O3薄膜的单层厚度和层数,然后作为过渡层等间隔插入到Y2O3薄膜中,得到红外增透保护膜的膜系结构;
6)确定HfO2薄膜的单层厚度,将HfO2薄膜作为最外层硬质保护膜,得到最终的氧化物体系红外增透保护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66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等原子比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冻干鲜榨果汁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