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椅型挡土墙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46376.2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0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笃礼;黄昌乾;章良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航蓝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E02D5/2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陈宏林 |
地址: | 10009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挡土墙 | ||
本发明是一种椅型结构挡土墙,该挡土墙的前排桩(4)为下桩上柱式结构,后排桩(7)为桩式结构或下桩上柱式结构,在前排桩(4)的桩顶部设置前排桩中梁(3),在前排桩(4)的柱顶部设置前排桩冠梁(1),在后排桩(7)的顶部设置后排桩冠梁(6),在前排桩中梁(3)和后排桩冠梁(6)之间设置水平的连梁(5),在前排桩(4)的临空侧设置桩间挡土板(2)。该种新型椅型结构挡土墙受力更加合理,在保证挡墙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椅型挡土墙各部位结构的承载能力,增大挡土结构的抗倾覆能力,减小支挡结构的变形,降低工程造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椅型挡土墙,属于固定建筑领域中的岩土工程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建构筑物修建于山区,不可避免地遇到高填方边坡,目前常见的高填方边坡垂直支护形式包括扶壁式挡土墙、双排桩式挡土墙等,其中扶壁式挡土墙适用边坡高度相对较低,双排桩式挡土墙更多地用于在高填方垂直护坡。但是双排桩占用坡顶空间较大,靠近坡顶位置的后排桩往往受荷较小,在占用土地资源的同时,造成大量钢筋混凝土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设计提供了一种椅型挡土墙,其目的是能够最大化利用坡顶土地资源,节省桩体材料,降低护坡造价。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该种用于填方边坡的椅型结构挡土墙,其特征在于:该挡土墙的前排桩4 为下桩上柱式结构,后排桩7为桩式结构或下桩上柱式结构,在前排桩4的桩顶部设置前排桩中梁3,在前排桩4的柱顶部设置前排桩冠梁1,
在后排桩7的顶部设置后排桩冠梁6,在前排桩中梁3和后排桩冠梁6之间设置水平的连梁5,在前排桩4的临空侧设置桩间挡土板2。
进一步,所述柱、梁和挡土板2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而成。
进一步,所述桩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而成或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埋入而成。
进一步,前排桩4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
进一步,后排桩7截面形状为方形或圆形。
进一步,前排桩冠梁1、前排桩中梁3和连梁5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进一步,桩间挡土板2可设置在前排桩4的桩前、桩中或桩后。
进一步,前排桩4的下桩截面为圆形,上柱截面为方形。
进一步,前排桩4和后排桩7一一对应,或两根前排桩4对应一根后排桩 7,或三根前排桩4对应两根后排桩7。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述前排桩冠梁1、前排桩中梁3将前排桩4连接成为一体,提高前排桩4整体性;所述后排桩冠梁6将后排桩7连接成一体,提高后排桩7整体性;所述连梁5将前、后排桩连接成一体,形成完整椅型结构,承受土压力;所述桩间挡土板2将桩间土压传递给椅型结构。
本发明所述椅型挡土墙受力更加合理,在保证挡墙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椅型挡土墙各部位结构的承载能力,增大挡土结构的抗倾覆能力,减小支挡结构的变形,降低工程造价。加快施工进度,不受地形和地质条件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椅型挡土墙的结构立面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椅型挡土墙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的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航蓝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航蓝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63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