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含叶黄素和蛹虫草醇提物的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145526.8 申请日: 2019-11-21
公开(公告)号: CN112823666A 公开(公告)日: 2021-05-21
发明(设计)人: 宋江峰;徐鹏翔;戴竹青;吴彩娥;李大婧;刘春泉;张钟元;王琨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A23L33/10 分类号: A23L33/10;A23L31/00;A23L29/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0014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同时 叶黄素 虫草 醇提物 纳米 脂质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一种同时含叶黄素和蛹虫草醇提物的纳米脂质体,涉及食品营养健康领域。本发明的纳米脂质体中蛹虫草醇提物的质量比为4%‑8%,叶黄素与蛹虫草醇提物的质量比例为1∶3‑1∶5。本发明采用乙醇注入法联合微射流技术实现将叶黄素与蛹虫草醇提物两种疏水性不同的活性物质共载于纳米脂质体中,制备得到的脂质体粒径低于200nm,叶黄素装载率高于90%,蛹虫草醇提物装载率高于85%,稳定性较好,且制备工艺安全简单、成本低,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营养健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含叶黄素和蛹虫草醇提物的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研究表明,饮食中摄入一定量的叶黄素与降低AMD、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关;蛹虫草醇提物可以抑制多种人类肿瘤细胞系的增殖,其中虫草素被认为是主要的抗肿瘤成分,可协同其它抗癌成分更有效地诱导癌症细胞凋亡。

为了提高这两种天然活性物质的体内稳定性、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更好发其挥药理功效,近年来,新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成为药剂学与食品工业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基于脂质的自组装胶体递送系统因脂质分子安全性、能增强跨细胞转运和改善细胞旁药物转运而受到生产者的青睐。脂质体具有类似于生物膜的结构,可以改善活性物质的体内溶解性、减少活性物质引起的毒性以及持续且针对性的靶向递送;能同时递送亲脂性和亲水性化合物。目前,全球共有29个纳米脂质体药物获批上市,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有文献报道,通过乙醇注入法制备得到粒径在230nm内的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可提高叶黄素的分散性和生物利用率(叶黄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其氧化稳定性[J].食品科学,2017,38(18):259-265)。叶黄素和番茄红素混合物共载于脂质体起到了协同抗氧化作用(Carotenoid mixtures protect multilamellar liposomes against oxidativedamage:synergistic effects of lycopene and lutein[J].FEBS Letters,1998,427(2):305-308)。在知识产权方面,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726482A,公开日2016年7月6日)公开了一种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由叶黄素晶体粉末、蛋黄卵磷脂和胆固醇通过高压均质、超声波分散水合及微孔过滤制备而成。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6798725A,公开日2017年6月6日)公开了一种虫草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采用pH梯度法与逆向蒸发法联合使用制备脂质体很好得保护了虫草素的体内活性,显著抑制了肝癌细胞,该方法获得的脂质体包封率高(≥90%),粒径均匀,稳定性好。

现有的工艺与技术方案中,尚没有考虑将叶黄素与蛹虫草醇提物两种不同疏水性药物协载于脂质体,存在活性物质包埋单一、药理药效相对差等问题。具有多种有益健康的功能食品的开发使得设计同时包埋多个活性物质的载体成为必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含叶黄素和蛹虫草醇提物的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实现纳米脂质体中不同疏水性活性物质的共载,提高叶黄素和蛹虫草醇提物的负载量和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同时含叶黄素和蛹虫草醇提物的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按照质量比为4∶1∶1称取大豆磷脂、胆固醇和吐温80,充分溶于无水乙醇中,制得大豆磷脂-胆固醇-吐温80混合溶液;

2)在400转/分磁力搅拌下,将5-10mL叶黄素-乙醇溶液缓慢加入步骤2)中15-25mL的大豆磷脂-胆固醇-吐温80混合溶液中,再经9000转/分均质乳化2-4min,制得叶黄素混悬液;

3)步骤2)中的叶黄素混悬液在35℃下减压浓缩,经避光真空干燥形成淡黄色透明薄膜;

4)向步骤3)形成的干薄膜加入20-30mL含有蛹虫草醇提物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在35℃下、40转/分减压旋转水合,得到含叶黄素和蛹虫草醇提物的粗脂质体混悬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55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