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落叶松尺蠖性信息素组合物合成方法、鉴定以及智能投放系统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145209.6 申请日: 2019-11-21
公开(公告)号: CN110859180A 公开(公告)日: 2020-03-06
发明(设计)人: 刘福;张真;孔祥波;张苏芳;李如华;张志林;国志峰;周福成;张磊;戴南;岳志娟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N27/00 分类号: A01N27/00;A01N43/20;C07C1/00;C07C11/21;A01P19/00;A01M1/02
代理公司: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代理人: 李振文
地址: 100091***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落叶松 尺蠖 信息 组合 合成 方法 鉴定 以及 智能 投放 系统
【说明书】:

发明属于害虫引诱剂研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落叶松尺蠖性信息素引诱剂组合物。一种落叶松尺蠖性信息素引诱剂组合物,所述的引诱剂组合物包含性信息素和辅助成分,所述性信息素由一种新的(Z,Z,Z)‑3,6,9‑十九碳三烯成分,及其环氧丙烷衍生物[(6Z,9Z)‑cis‑3,4‑环氧十九碳二烯:(3Z,9Z)‑cis‑6,7‑环氧十九碳二烯:(3Z,6Z)‑cis‑9,10‑环氧十九碳二烯=1:1:1]组成。本发明还涉及到本发明的引诱剂组合物(Z,Z,Z)‑3,6,9‑十九碳三烯的三步合成方法,以及气相色谱‑触角电位仪分析鉴定方法。本发明的组合物合成方法简单,具有很强的诱捕能力,持效期长,特异性强,诱捕能力可调,对人畜无害,环境友好。智能投放准确地根据虫害情而做到精确投放,投放效率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产物性信息素组合物领域,尤其涉及尺蠖性信息素组合物合成方法及其鉴定,提供了一种落叶松尺蠖性信息素组合物的智能投放系统。

背景技术

落叶松尺蠖ErannisankerariaStauding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枝尺蛾亚科(Ennominae)Erannis,是落叶松叶害虫之一,国内主要分布在河南、吉林、山西、黑龙江、内蒙古,陕西、河北等省,国外分布于匈牙利等国。

落叶松尺蠖幼虫食性单一,可危害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华北落叶松等落叶松类和栎类,也危害云杉新生针叶。严重发生时落叶松全部针叶被食,对林木生长影响显著。落叶松从吐叶开始受害,在虫害结束后又重新吐叶,由于虫害作用造成树体已经相当衰弱,针叶黄弱,林木高生长停止,如果雨水不足,树木会大面积枯死。在郁闭度大的林分中,内部危害较重,边15缘危害较轻。落叶松尺蠖的危害规律为:落叶松纯林重于混交林;疏林重于密林;阳坡重于阴坡;人工林重于天然林。

目前,利用化学药剂是防治落叶松尺蠖的最重要手段。其中有化学合成类农药也有植物源类农药。由于其防治效果明显而被广泛应用。用于防治落叶松尺蠖的药剂有高效氯氰菊酯乳油、苦·烟乳油、高渗苯氧威、阿维菌素、20溴氰菊酯“741”插管烟雾剂、氧化乐果、敌敌畏、苦参素植物杀虫剂。另外,孙士英等利用野外采集的病虫进行病毒粗提液的制取并配置成不同的浓度进行防治实验,结果显著降低了落叶松尺蠖的发生。

目前,虽然化学农药见效快,但是该方法防治成本高,而且易产生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害虫产生抗药性等问题;病毒的培育和施用技术要求高。因此,现有的防治技术效果不尽人意,亟待研发持续高效的防治技术。

昆虫性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中具有高效、持久、无毒、专一性强,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境等的优点;另外,昆虫性信息素与其他害虫防治措施(尤其是生物防治)的配合使用,表现出很好的相容性,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并正成为害虫综合治理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针对落叶松尺蠖现有技术都是使用十八碳系的三烯,学者并未注意到其他结构的更优质的分子结构作为性信息素。使得这一领域研究进度不尽如人意。并且单一地追求一次性消灭势必会引起抗药性,使得尺蠖长期的使用会察觉到与天然的性信息素的差异,进而可能会引起抵抗效应。因此本发明考虑到了不同的配方以让尺蠖逐渐接受该性信息素的诱惑力。此外,不同的受害地区,尺蠖的部分是不同的,如果不考虑起分布情况而投放相同计量的引诱剂,势必造成浪费。为此本发明致力于解决根据投放地点的尺蠖分布情况而相应地进行投放引诱剂量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用于引诱落叶松尺蠖的性信息素引诱剂组合物。该组合物由于使用了一种十九碳系的组合物,经过合理的配比是的诱捕数在7-82之间可调,实现了让尺蠖对该性信息素的接受程度,进而达到逐渐消灭的技术效果。

一、一种落叶松尺蠖性信息素引诱剂组合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52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