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颡鱼与罗非鱼池塘混养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144944.5 | 申请日: | 2019-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15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茂元;黄洪贵;田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饶文君;蔡学俊 |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颡鱼 罗非鱼 池塘 混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颡鱼与罗非鱼池塘混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每年使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后,3月份放养大规格黄颡鱼种,待池塘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放养大规格越冬雄性化罗非鱼苗种。通过驯食投喂,使黄颡鱼和罗非鱼在不同投饵区分开摄食,且先喂饱罗非鱼再喂食黄颡鱼。通过微孔增氧和水车式增氧机增氧,定期泼洒复合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罗非鱼饲养至8‑9月份提前捕捞上市,降低池塘养殖密度,为后期黄颡鱼的生长提供更大的空间。本发明利用黄颡鱼和罗非鱼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摄食特点,采用同塘分开投喂摄食技术,通过合理搭配,充分发挥养殖池塘水体空间,提高饲料利用率,达到增产增效,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风险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涉及一种水产品混养技术,具体是一种黄颡鱼与罗非鱼池塘混养方法。
背景技术
黄颡鱼和罗非鱼是我国淡水池塘养殖的主要特色品种,其中黄颡鱼市场价格一直比较坚挺,养殖经济效益较高,并逐渐形成了“小品种、大市场、高效益”的全国性养殖品种;罗非鱼被誉为“21世纪之鱼”、“未来之鱼”,是全球性水产养殖品种,也是我国南方地区水产品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
黄颡鱼(
目前,黄颡鱼养殖池塘混养品种主要还是“四大家鱼”,如鲢鱼、鳙鱼,也有少部的其他养殖方式,如黄颡鱼与中华鳖、与南美白对虾、与河蟹、与加州鲈、与翘嘴红鲌、与青虾、与小龙虾混养或轮养,但这些养殖模式中黄颡鱼主要还是套养品种,同时对主养品种的养殖技术、养殖条件要求高,养殖风险大,应用推广空间小,普通养殖业者很难掌控这种养殖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黄颡鱼与罗非鱼主要养殖模式还是停留在一个品种的单养、精养或二者轮养,养殖密度大产量高,容易出现水质恶化、病害增多、饲料系数高、养殖效益下降等弊端。迄今为止尚未见黄颡鱼与罗非鱼池塘混养的研究报道,其主要原因是要解决二者的放养规格、密度和顺序,饲料的投喂方法以及相关的养殖管理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黄颡鱼与罗非鱼池塘混养方法。本发明利用水生动物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摄食特点,在同一口池塘中同时养殖两种鱼,且可以做到互不抢食,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进行混养,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加养殖效益,降低养殖风险。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黄颡鱼与罗非鱼池塘混养方法,包含以下具体步骤:
1、池塘清整:每年冬季闲塘时节,排干池水暴晒10-20天,3月份进行池塘清整消毒,7-10天后加注新水,曝气增氧,做好苗种放养前准备工作。
2、苗种放养:3月份放养大规格黄颡鱼种,放养密度按照6000-8000尾/667m2,规格10-25g/尾;待池塘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放养大规格越冬雄性化罗非鱼苗种,放养规格20-50g/尾,密度1000-1500尾/667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未经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49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