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电路无氰镀铜溶液、配制方法及电镀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44713.4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2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孙林;张超;檀晓海;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国基南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3/38 | 分类号: | C25D3/38;C25D5/5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211153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电路 镀铜 溶液 配制 方法 电镀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电路无氰镀铜溶液、配制方法及电镀工艺,所述无氰镀铜溶液主要包含:氯化铜15~20g/L,碱式碳酸铜30g~50g/L,乙二胺四亚甲基磷酸钠5~8g/L,酒石酸钾钠18g~25g/L,柠檬酸280g~320g/L,碳酸氢钠15~18g/L,二氧化硒0.02~0.03g/L,氢氧化钾适量。本发明的镀铜溶液为无氰镀铜,绿色环保,选用原料价格便宜,配制成本较低;该镀铜配方溶液在陶瓷电路基底上镀覆得到的镀铜层细致均匀、孔隙率低、结合力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电路镀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陶瓷电路无氰镀铜溶液、配制方法及电镀工艺。
背景技术
陶瓷电路是在陶瓷基板上制得的一种互连电路结构,具有互连密度高、线条精度高等特点,可实现小孔金属化,被用于制备集成电阻、电容、电感等无源元件以及高功率电路,在机载、星载、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陶瓷电路除了要具备合格的电性能外,还应满足后道组装工艺的技术要求。金属铜具有电阻率低,可靠性高,互连线尺寸小,密度高,以及抗迁移能力高等特点,其电阻系数与金、镍等薄膜电路常用的金属相比更小,作为陶瓷电路的主体层时电路损耗很小,且生产成本较低,因此铜是陶瓷电路镀层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金属。铜层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电路的整体性能。
现有的陶瓷电路镀铜工艺可分为氰化物镀铜和无氰镀铜两种。氰化物镀铜由于含有氰化物,镀液具有很强的毒性,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因此已逐渐被禁止使用。无氰镀铜由于毒性较小,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电路无氰镀铜溶液、配制方法及电镀工艺。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陶瓷电路无氰镀铜溶液,主要包含:氯化铜15~20g/L,碱式碳酸铜30g~50g/L,乙二胺四亚甲基磷酸钠5~8g/L,酒石酸钾钠18g~25g/L,柠檬酸280g~320g/L,碳酸氢钠15~18g/L,二氧化硒0.02~0.03g/L,氢氧化钾适量,氢氧化钾用于调节溶液pH值,使pH满足9~10。
一种陶瓷电路无氰镀铜溶液的配置方法,配制流程为:
将柠檬酸用纯水溶解后加入氢氧化钾直至混合溶液pH值介于3~4之间,后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铜与碱式碳酸铜,并全部溶解;
在强烈搅拌状态下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钾;
最后向溶液中加入乙二胺四甲基磷酸钠、碳酸氢钠及二氧化硒的混合溶液,搅拌均匀后完成配制。
一种基于陶瓷电路无氰镀铜溶液的镀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油:清除陶瓷电路表面污染物;
自来水清洗:去除除油过程残留的溶液;
盐酸活化:使用50%盐酸去除基底材料存在的氧化层,露出待镀基底;
纯水水洗:去除活化过程残留的溶液;
预镀铜:大电流冲击镀铜;
纯水水洗:去除预镀过程残留的溶液;
镀铜:利用陶瓷电路无氰镀铜溶液在陶瓷电路基底上镀覆得到一层铜镀层,溶液温度:35~55℃,pH:9~10,电流密度:0.5A/dm2~3A/dm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的镀铜溶液为无氰镀铜,绿色环保,对环境危害性较小;(2)镀铜溶液配方法制选用原料价格便宜,配制成本较低;(3)溶液静止4个月以上无明显沉淀物出现,镀液稳定性较好,该溶液电流密度范围较为宽泛,电流效率较高,溶液分散能力与覆盖能力良好;(4)该镀铜配方溶液在陶瓷电路基底上镀覆得到的镀铜层细致均匀、孔隙率低、结合力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国基南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国基南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47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