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泥炭土的复合型固化剂、其使用方法及基于其的加固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42155.8 | 申请日: | 2019-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2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向红;张帆;陈立龙;孙伟;王志良;李永迪;段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地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E02D3/00;E02D5/3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 地址: | 20023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泥炭 复合型 固化剂 使用方法 基于 加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泥炭土的复合型固化剂、其使用方法及基于其的加固方法。该复合型固化剂以水泥为主要原料,并配以早期强度激发材料和膨胀性组分材料配置而成,所述复合型固化剂的原料配方为:水泥熟料100份,早期强度激发材料为1~2份,膨胀性组分材料为6.5~19.5份。所述复合型固化剂配制简单方便,可以有效提升有机质含量大于35%的泥炭土强度,采用该复合型固化剂,配合大引孔、梅花形布置的二重管高压旋喷桩的加固方法,可解决高有机质含量泥炭土地层加固效果差、难以成桩的问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泥炭土的复合型固化剂、其使用方法及基于其的加固方法,尤其适用于有机质含量大于35%的泥炭土加固,属于土木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泥炭及泥炭质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西南地区的特殊土层,因其具有多孔性的特点,所以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时常伴随穿越现象。泥炭土具有孔隙比大、含水量高、压缩性高、有机质含量高、天然密度小,呈多级团粒结构等特征,含水量可达300%,孔隙比一般2.0~3.0,甚至可达7.0及以上,一般呈弱酸性,其物理力学性质差,承载力低,将泥炭土作为承载地基时,上部结构极容易发生失稳、沉降过大等问题,因此,针对泥炭土地层,一般需要进行地基加固。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等地下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泥炭土地层加固问题亟待解决。
现有技术中,传统水硬性胶凝材料固化稳定土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地基土的强度。然而,对于具有高有机质含量的泥炭土而言,土中有机质的存在不仅导致了土体自身含水率高和孔隙比大等问题,还会消耗胶凝材料的活性离子抑制固化稳定的发展,使得加固后的土体强度往往难以达到预期。单一的水泥、石灰、粉煤灰等常用固化剂在固化高有机质土时存在强度低、强度增长缓慢、稳定性差、用于实际工程时存在难以成桩等诸多问题。对于高有机质含量的泥炭土,目前尚未找到较理想的固化剂及其配套加固方法,因此,在基于水泥为主要原料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泥炭土的结构特性,寻求一种能够明显提高泥炭土加固强度的复合型固化剂,是解决高有机质含量泥炭土地质问题的首选途径。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以水泥作为基料的泥炭土复合型固化剂。该固化剂不仅可以明显提高泥炭土的强度,而且制备方法简单方便。
为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泥炭土的复合型固化剂,所述的复合型固化剂以水泥为主要原料,并配以早期强度激发材料和膨胀性组分材料配置而成,按照质量分数计,其原料配方如下:
水泥熟料100份,早期强度激发材料为1~2份,膨胀性组分材料为6.5~19.5份。
优选地,所述早期强度激发材料为氯化钠。
优选地,所述膨胀性组分材料为磷石膏和硫酸钠,其中磷石膏的质量份数为5~15份,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5~4.5份。
优选地,所述水泥熟料为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的磷石膏为粉体状碱性磷石膏。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使用前述的复合型固化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待固化的泥炭土计算所需质量的复合型固化剂,其中水泥熟料的质量分数为泥炭土的35%~50%;
步骤二将前述的复合型固化剂按水灰比为0.8~1.0加入水搅拌以制备成浆液;
步骤三将步骤二制备得到的浆液加入到待固化的泥炭土中。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基于前述的复合型固化剂的加固方法,所述加固方法采用二重管高压旋喷桩桩加固,所述高压旋喷桩采用梅花形布桩,引孔桩直径大于180mm,高压喷射复合型固化剂浆液时采用复喷方式,注浆压力28MPa以上。
与现有的固化剂相比,本发明的泥炭土复合型固化剂具有如下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地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地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21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