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β–CD修饰的石墨电极、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2029.2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8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马明明;刘佳;梁娟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G01N27/48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曾庆喜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d 修饰 石墨电极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β–CD修饰的石墨电极,包括石墨棒,石墨棒的一端缠绕有铜丝,石墨棒另一端的端面覆有石蜡层,石墨棒表面通过电聚合有β–CD修饰层,解决了现有色谱分析技术选择性不高、操作繁琐、检测周期长的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β–CD修饰的石墨电极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上述β–CD修饰的石墨电极检测2,4–二甲基苯胺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检测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β–CD修饰的石墨电极,还涉及该石墨电极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制备出的石墨电极检测2,4–二甲基苯胺的方法。
背景技术
2,4-二甲基苯胺主要用于农药、染料、医药中间体,如2,4-二甲基苯胺是合成杀虫杀螨剂单甲脒、双甲脒的中间体,也是偶氮染料、乳胶成色剂的中间体,亦可用于有机合成及药物的制造。其属于可疑致癌物质,具有毒性,被人体吸收后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造成组织缺氧,并且对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脏损害较强,对血液作用较弱,可引起皮炎。目前,检测2,4-二甲基苯胺的方法有:离子液体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固相支撑液液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等,但并没有研究2,4-二甲基苯胺伏安行为的相关报道。
β–环糊精(β–CD)是一种环状多糖,具有亲水性外表面和疏水性内腔。此外,β–CD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水溶性分子,可用来改善材料的某些特定性质。由于其包接功能可安全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工、农药等领域,也可做电极修饰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β–CD修饰的石墨电极,解决了现有色谱分析技术二次污染严重、操作繁琐、检测周期长、检测成本昂贵的固有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上述β–CD修饰的石墨电极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上述β–CD修饰的石墨电极检测2,4–二甲基苯胺的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β–CD修饰的石墨电极,包括石墨棒,石墨棒的一端缠绕有铜丝,石墨棒另一端的端面覆有石蜡层,石墨棒表面通过电聚合有β–CD修饰层。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一种β–CD修饰的石墨电极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制备石墨电极;
步骤2、制备β–CD修饰的石墨电极。
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1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1、将石墨棒依次在硝酸水溶液、无水乙醇和二次蒸馏水中分别超声洗涤,晾干备用;
步骤1.2、将步骤1.1处理好的石墨棒放入熔融石蜡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捞出晾干备用;
步骤1.3、将铜丝打磨后缠绕在所述石墨棒的一端并进行固定;
步骤1.4,将所述石墨棒进行打磨和抛光后进行清洗,然后利用石蜡封住所述石墨棒未缠绕铜丝的一端的端面,即得所述石墨电极。
步骤1.1中硝酸与水体积比为1:1,超声洗涤时长均为5min;所述步骤1.2中石墨棒在熔融石蜡溶液中放置时间为20min。
步骤2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2.1、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石墨电极置于缓冲溶液,所述的缓冲溶液中含有β-CD。
步骤2.2,将缓冲溶液中的石墨电极通电,在限定扫描电位范围内连续循环扫描若干圈,即制得所述β–CD修饰的石墨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20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