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车车辆用动力蓄电池系统隔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0513.1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89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1 |
发明(设计)人: | 邓岳;柳军;王明岩;陆洋;刘鹏;张万华;魏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58 | 分类号: | H01M10/658;H01M10/625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李红萧 |
地址: | 1160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车车辆 动力 蓄电池 系统 隔热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车车辆用动力蓄电池系统隔热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于两侧的支撑件;连接在其中一个支撑件的内侧面并且与另一个支撑件隔开的隔热件;以及连接在支撑件的周边并且封闭两个支撑件之间的空间的连接件。本发明的机车车辆用动力蓄电池系统隔热装置可以根据不同隔热要求灵活配置隔热结构,既能有效隔热,使动力蓄电池不在过高温度工作,又可以在冬季对动力蓄电池有效保温,同时也可以根据工作场景配置不同隔热能力,并且在内外有明显温差时避免产生严重应力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车动力电池热管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机车车辆用动力蓄电池系统隔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倡导绿色能源,机车车辆行业如高铁、动车、城轨、地铁及铁路机车采用动力蓄电池的项目逐渐增多。
动力蓄电池对温度敏感性较高,低温时影响充放电能力及容量,高温时影响电池寿命乃至安全性。
目前机车车辆用动力蓄电池的没有特别注重隔热结构设计,只是通过增加隔热距离或简单的隔板方式隔热。但机车车辆内部空间有限,限制隔热距离的增大;而受到结构强度的要求,隔板材料只能选择碳钢等金属材料,不能有效降低系结构的导热系数。两种方式受到空间及强度的制约,均无法满足机车车辆动力蓄电池系统的隔热需求。
有些电动车辆中使用了电池隔热结构,然而,由于如高铁、动车的机车的行驶地区更广,工作环境温度交变极大,现有的电动车辆的电池隔热结构无法满足机车车辆电池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机车车辆的行驶环境需求设计了一种机车车辆用动力蓄电池系统隔热装置,该装置可以在电池低温时对其进行保温,在电池高温乃至热失控时降低热通量,减小对外影响,提高动力蓄电池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机车车辆用动力蓄电池系统隔热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于两侧的支撑件;连接在其中一个支撑件的内侧面并且与另一个支撑件隔开的隔热件;以及封闭两个支撑件的周边以及两个支撑件之间的空间的连接件,连接件连接至两个支撑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包括两个隔热件,每个隔热件各自贴合于其中一个支撑件的内侧面,两个隔热件之间通过空气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隔热件与支撑件采用粘结剂结合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隔热件的材料包括隔温棉、气凝胶或蛭石板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支撑件的材料包括碳钢、高温塑料、不锈钢或铝板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连接件为中空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连接件包括两个端部和位于两个端部之间的中部,端部邻近中部的部分的厚度大于中部的厚度,支撑件包括接收端部的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端部呈楔形,邻近中部的一侧尺寸较大,远离中部的一侧尺寸较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锥体包括三棱柱、截顶圆柱体、半圆柱体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连接件的材料为PC/ABS工程塑料。
本发明可以获得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机车车辆用动力蓄电池系统隔热装置可以根据不同隔热要求灵活配置隔热结构,既能有效隔热,使动力蓄电池不在过高温度工作,又可以在冬季对动力蓄电池有效保温,同时也可以根据工作场景配置不同隔热能力,并且在内外有明显温差时避免产生严重应力损伤。连接件采用中空结构,一方面可以发挥进一步隔热的效果,另一方面,中空结构可以在两侧支撑件发生热胀冷缩时发生变形,以适应支撑件位置的变化。与粘结或铆接等方式相比,该连接方式并非完全地固定连接,避免了由于应力集中而引起的连接失效。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05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