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弯臂转向节折弯成形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9731.3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9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冯仪;夏自力;余俊;沈军舰;吴磊;郭家雄;李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新威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7/06 | 分类号: | B21D7/06;B21D37/10;B21D45/02;B21D53/88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和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4 | 代理人: | 王福新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折弯 成形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弯臂转向节折弯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压机构、第二液压机构、设于该第一液压机构和第二液压机构之间的折弯成形模具,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压机构、第二液压机构连接的驱动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液压机构、第二液压机构共同构成可容纳所述折弯成形模具的缸体,所述第一液压机构包括第一活塞杆(2)及固定于该第一活塞杆(2)上且可沿所述缸体内壁运动的滑块(5),所述第二液压机构包括第二油缸柱塞杆(14);
所述折弯成形模具包括固定在所述滑块(5)下面的上模板(7)、固定在其下的上模(8)、下凹模座(9)及设于该固定下凹模座(9)内的固定下凹模(11)和浮动下凹模(12),转向节锻件(10)置于所述固定下凹模(11)和浮动下凹模(12)的模膛中;
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包括油箱(28)以及第一驱动控制机构和第二驱动控制机构,且所述第一驱动控制机构、第二驱动控制机构一端与所述油箱(28)连通,另一端通过油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压机构、第二液压机构连通,所述第一驱动控制机构和第二驱动控制机构根据转向节锻件(10)的成形参数,控制所述第一活塞杆(2)推动上模(8)向下行程至所述浮动下凹模(12)闭合,将转向节锻件(10)压紧,并与所述浮动下凹模(12)一起通过第二油缸柱塞杆(14)动作,实现对转向节锻件(10)折弯成形。
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臂转向节折弯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机构包括第一横梁(3)和侧壁(4),所述第二液压机构包括第二横梁(17),所述第一横梁(3)、侧壁(4)及第二横梁(17)共同构成框架机身。
3.根据权力要求2所述的一种弯臂转向节折弯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机构包括第一油缸(1),该第一油缸(1)穿过所述第一横梁(3)并与所述缸体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2)设于所述第一油缸(1)内。
4.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臂转向节折弯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成形模具包括垫板(16)及设于该垫板(16)上的压力机工作台(13)。
5.根据权力要求4所述的一种弯臂转向节折弯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成形模具包括顶出器(6),该顶出器(6)设于所述滑块(5)底部的中心孔内,并穿过所述上模板(7)与所述上模(8)接触。
6.根据权力要求4所述的一种弯臂转向节折弯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压机构包括第二油缸(15),该第二油缸(15)设于所述垫板(16)内,所述第二油缸柱塞杆(14)一端置于所述第二油缸(15)内,另一端穿过所述压力机工作台(13)与所述固定下凹模座(9)接触。
7.根据权力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弯臂转向节折弯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控制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动机(23)、第一油泵(24)、换向阀(25)、第一油压表(26)和第一溢流阀(27),其中,第一油泵(24)通过第一伺服电动机(23)驱动从而控制所述第一油缸(1)的压力,同时通过所述换向阀(25)实现进出油控制;
所述第一油压表(26)和第一溢流阀(27)设于另一条支管路上,并与第一驱动控制机构的管路并联。
8.根据权力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弯臂转向节折弯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控制机构包括单向阀(18)、第二溢流阀(19)、第二油压表(20)、第二伺服电动机(21)和第二油泵(22)。
9.一种弯臂转向节折弯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0:操作第一液压机构和第二液压机构,使上模(8)以及浮动下凹模(12)均处各自上限位置,已切边的转向节锻件(10)的固定放置;
S200:将已切边的转向节锻件(10)放入由浮动下凹模(12)及固定下凹模(11)组成的凹模中;
S300:操作第一液压机构和第二液压机构使上模(8)下行至与浮动下凹模(12)闭合并将转向节锻件(10)的杆部、法兰盘及后前臂压紧,直壁前臂仅前端同固定下凹模座(9)的斜面接触,而前端至法兰盘接合部处于悬空状态即折弯前的初始状态,随着上模(8)继续下行,通过上模(8)上的冲头与固定下凹模座(9)及固定下凹模(11)构成的组合式固定下凹模组的相互作用,使直壁前臂端沿组合式固定下凹模(11)斜面上滑动的同时向着上模(8)上的冲头靠拢即产生折弯成形,当上模(8)下行至终点时折弯成形结束,直壁前臂折弯成形至要求形状;
S400:重复S100操作方法,开始向上行程时,上模(8)、转向节锻件(10)与浮动下凹模(12)一起上行至浮动下凹模(12)到达上限位置时停止不动,此时转向节锻件(10)与组合式固定下凹模脱离,上模(8)继续上行至上限位置,若转向节锻件(10)停留在上模(8)的模膛内,则由顶出器(6)将其顶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新威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新威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973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养生石疗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细粒径丁苯胶乳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