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OVSF码的无线输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39446.1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3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光旻;宋钢兵;李可活;胡君;纪成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4/02 | 分类号: | H04B14/02;H02J5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刘光明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ovsf 无线 方法 | ||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OVSF码的受能节点探测信号产生方法,包括:获取若干OVSF码;将若干OVSF码分别进行脉冲位置调制生成若干脉冲调制信号;将若干脉冲调制信号分配给若干受能节点作为受能节点的探测信号,每一受能节点对应一脉冲调制信号。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OVSF码的受能节点探测信号产生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输能方法,包括:受能节点将上述步骤产生的探测信号发送至输能节点,以使输能节点获得与探测信号对应的采集信号;输能节点将采集信号和受能节点的探测信号进行相关运算产生输能信号;将输能信号发送至对应的受能节点以对受能节点进行供能。本发明提高了输能效率,且可以实现宽带输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输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OVSF码的受能节点探测信号产生方法及无线输能方法。
背景技术
管道被大量用于输送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为了防止管道泄漏而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员财产的损失,管道上需要安装传感器来监测管道的状态。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能源的供给,但是,由于有些管道铺设在地下、山区、甚至海洋中,无法直接通过人力对传感器(受能节点)进行能源补给。因此,无线输能技术(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WPT)便成为了当前能量传输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中国专利申请201810697568.1公开了一种无线共源的无线输能方法,其使用N个TR(Time Reversal,时间反演)输能单元作为单一无线共源装置的能量中继设备,来实现为M个用户输能。采用多个能量中继设备导致了能量损耗的增加,能量传输效率较低。
中国专利申请201810580750.9公开了一种基于聚焦波的多目标选择性无线输能方法,其将时间反演镜获取的输能请求信号按照一定的叠加系数进行线性叠加,合成输能信号。该方式需要单独检测所有需输能目标的信道,当有大量的充电目标时,需要大量的信道检测和存储,方案复杂。
中国专利申请201611006929.0公开了一种基于聚焦波的微波窄带无线输能方法,其以时间反演技术为基础,利用时间反演的环境自适应性以及空-时聚焦特性,将电磁能量集中于受能区域。但由于时间反演技术存在“远近效应”,当输能源对多个受能目标进行输能时,绝大多数能量被距离较近的受能节点瓜分,而距离输能源较远的受能节点或探测信号较小的受能节点无法获得能量。
中国专利申请201810698828.7公开了一种单对多的多频无线输能方法,其通过选取具有高输能效率的输能频率点进行能量传输,若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受能装置的全频率点输能效率均较低时,该方案只选取高输能效率的频率点而不选中低输能效率的频率点的方式,将导致某些受能装置无法获得能量供给。
中国专利申请201810580731.6公开了一种频分多址的多目标并行无线输能方法,其通过为每个充电目标分配单一频谱来对目标进行充电,而输能端所发送的是宽带和多频信号,充电目标只接受单一频点的能量的方式将造成其他频点能量的浪费,输能效率低。
中国专利申请201710302251.9公开了一种针对密闭金属容器进行无线输能的系统,其使用一般的直接输能方式,在密闭空间中具有较好的能量传输效率,但在用于尺寸较长的管道结构中时,能量传输效率较低。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量传输效率高的无线输能方法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OVSF码的受能节点探测信号产生方法、基于OVSF码的受能节点探测信号产生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无线输能方法,以提高能量传输效率并实现宽带输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OVSF码的受能节点探测信号产生方法,适用于由输能节点对若干个受能节点的无线输能,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若干OVSF码(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正交可变扩频因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理工学院;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94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