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β-CF3 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9302.6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2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松林;张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17/263 | 分类号: | C07C17/263;C07C22/08;C07C41/22;C07C43/225;C07C25/2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cf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β‑CF3取代的二芳基乙烯化合物的方法,属于有机合成领域。本发明以廉价易得的烯烃作为底物、与特定高价态铜三氟甲基化合物反应得到β‑CF3取代的二芳基乙烯化合物。该方法可以较高产率、较高选择性的得到取代产物。本发明方法成本低、选择性好、操作简单、绿色环保,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同时也为制备各种含乙烯基‑CF3的药物中间体和高分子材料提供了可能,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β-CF3取代的二芳基乙烯化合物的方法,属于有机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含氟化合物在农药、医药、材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引入一个三氟甲基基团是制备含氟化合物的主要方法之一。烯烃是合成许多生物活性分子的重要结构单元。三氟甲基化烯烃是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一类化合物。
为构建乙烯基-CF3结构单元,一些代表性的方法主要包括:(i)卤代烯烃或乙烯基硼酸与各种三氟甲基试剂的交叉偶联。以及相关的通过丙烯酸类底物脱羧与三氟甲基源偶联形成乙烯基-CF3键;(ii)分步的先制备化合物Ar-C≡C-CF3,然后对炔烃官能化反应得到含CF3基团的各种烯烃类化合物;以及相关的炔烃一步氢三氟甲基化反应。这些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有一些很重要的不足之处。如方法(i)通常需要过渡金属催化剂以及相关的配体来促进反应,较为昂贵;方法(ii)多步反应降低了原子和步数经济性,增加了操作人力,且产物往往涉及到产物立体异构体的控制,非常麻烦。所以开发其它类型的方法非常有必要。
烯烃作为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合成底物,便宜易得,反应活性丰富。开发直接烯烃碳氢键三氟甲基化反应具有非常重要的合成价值。这个方法将无需先合成卤代烯烃或乙烯基硼酸类底物,减少了合成步骤,提高了反应的原子和步数经济性,对于实际应用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目前,主要是一些丙烯酰胺类或烯胺类底物有报道去实现直接碳氢键三氟甲基化,而对更常见的简单烯烃如烷基烯烃或苯乙烯类目前的研究很少,挑战很大。在这个背景下,本专利公开一种方法,来实现简单烯烃直接碳氢三氟甲基化来制备三氟甲基取代的烯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地制备β-CF3取代的二芳基乙烯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属于一锅法,具有成本低、产率高、操作简单等特点。考虑到乙烯类化合物的应用广泛和庞大的市场,本发明方法有广阔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也为制备各种含乙烯基-CF3的药物中间体和高分子材料提供了可能。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制备β-CF3取代的二芳基乙烯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是以二芳基乙烯作为底物、以铜三氟甲基化合物作为三氟甲基源,发生取代反应,制得β-CF3取代的二芳基乙烯化合物;
所述铜三氟甲基化合物为如下结构的化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二芳基乙烯的结构如下所示:
其中Ar1、Ar2分别独立的选自未取代或者有取代基取代的芳环或者芳杂环;所述取代基包括(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氧基、卤素、氰基、硝基、氨基、(C1-C6)- 氨基。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的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93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