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损耗的单模光纤与环形芯光纤耦合器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9011.7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5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苑立波;朱立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255 | 分类号: | G02B6/2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损耗 单模 光纤 环形 耦合器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低损耗的单模光纤与环形芯光纤耦合器及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一根环形芯光纤插入到一种低折射率管中,再对插入段进行熔融拉锥,形成一个绝热锥区,其中,低折射率管外径缩小成为新的包层,插入低折射率管中的环形芯光纤直径变小成为新的纤芯,形成新的“纤芯‑包层”结构,在锥腰处进行切割,再将其与单模光纤进行熔接,制成一种低损耗的单模光纤与环形芯光纤耦合器,单模光纤中传输的光场能在锥区绝热转换至新的纤芯中传输。本发明可用于环形芯与单模光纤的低损耗耦合。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低损耗单模光纤与环形芯光纤耦合器及制备方法,可用于单模光纤与环形芯光纤的耦合,属于光纤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光纤定向耦合器是一种实现光信号功率在不同光纤间的分配或组合的光器件,可实现信号分路/合路,或用于延长光纤链路,在电信网路、有线电视网路、用户回路系统、区域网路中都有大量应用。
光纤定向耦合器的制造工艺有三类:磨抛法、腐蚀法和熔锥法。磨抛法是把裸光纤按一定曲率固定在开槽的石英基片上,再进行光学研磨、抛光,以除去一部分包层,然后把两块这种磨抛好的裸光纤拼接在一起,利用两光纤之间的模场耦合以构成定向耦合器。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器件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差。腐蚀法是用化学方法把一段裸光纤包层腐蚀掉,再把两根已腐蚀后的光纤扭绞在一起、构成光纤耦合器。其缺点是工艺的一致性较差、且损耗大,热稳定性差。熔锥法是把两根裸光纤靠在一起,在高温火焰中加热使之熔化,同时在光纤两端拉伸光纤,使光纤熔融区成为锥形过渡段,从而构成耦合器。用这种方法可构成光纤滤波器、波分复用器、光纤偏振器、偏振耦合器等。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熔融拉锥工艺基本步骤是把已除去保护套的两根或多根裸光纤并排安装在调节架上井施加适当的力,再用火焰加热,到光纤软化时一边继续加热一边拉伸光纤,同时用光纤功率计监测两输出端的光功率比,直到耦合比符合要求时停止加热,进行成品封装。上述光纤耦合器及其制作技术均涉及到两根或两根以上光纤并行耦合实现不同光纤之间的光波耦合。就以往的耦合技术而言,已有大量的技术专利和技术论文公开发表。例如专利申请号201610328915.4的拉锥自组装法:这种光纤耦合器制备方法,需要对光纤进行腐蚀处理,整个过程的加工难度大,损耗不易控控。
专利号为CN100456066C的专利提出了一种单芯光纤与多芯光纤耦合器及其融接拉锥耦合方法,该方法将两种光纤简单地熔接在一起,然后进行拉锥,来实行光纤之间的耦合。其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1)器件脆弱,其拉锥后的锥区及其细微,所以非常脆弱;(2)锥区结构难以控制,影响耦合效果,两种光纤的熔点不同,所以在拉锥的过程中,难以控制温度使锥区对称。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损耗的单模光纤与环形芯光纤耦合器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低损耗的单模光纤与环形芯光纤耦合器,它是通过将一根将环形芯光纤插入到一种低折射率管中,再对插入段进行熔融拉锥,形成一个绝热锥区,此时,插入到低折射率管中的环形芯光纤尺寸缩小到与单模光纤纤芯大小相同,低折射率管拉锥一侧的外径变细至与单模光纤直径相同,对其进行切割,切割出端面平整的锥体,最后将锥体与单模光纤进行熔接耦合的方法制得的低损耗的单模光纤与环形芯光纤耦合器。
所述的低折射率管是石英毛细管。
所述的绝热锥体满足绝热转换条件,使得单模光纤和环形芯光纤纤芯内的能量在锥体传输满足绝热转换。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结构进行说明:
单模光纤1与环形芯光纤2的结构如图1所示,环形芯光纤2和单模光纤1的折射率分布分别为2-1和1-1。
将环形芯光纤2插入低折射率管3中,其折射率分布如3-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90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