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耳鼻喉科专用的无线传输式耳蜗内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137970.5 | 申请日: | 2019-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41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李素莲;曾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227 | 分类号: | A61B1/227;A61B1/00;A61B1/04;A61B1/06;A61B1/07;H04N7/18;H04N19/176;H04N19/182;H04N19/186;H04N19/42 |
| 代理公司: | 济南光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92 | 代理人: | 衣明春 |
| 地址: | 646000 四川省泸州市龙***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鼻喉科 专用 无线 传输 耳蜗 装置 | ||
一种耳鼻喉科专用的无线传输式耳蜗内窥装置,包括有耳蜗内窥探测模块、手持端部模块和计算机控制处理模块。本发明不需要各种线路,减少对内窥镜的束缚,降低医生的操作难度。设置有加热电阻,提高舒适性。设置有加热电阻,防止水蒸气在摄像头的镜片上冷凝,影响拍摄效果。本发明光源采用导光光纤,发热小、光损耗小的特点,节省耗电量。图像压缩方法提高了图像压缩处理的实时性,可达到无延迟图像压缩处理,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图像压缩方法,保留了原始图像的大量细节信息,因此在解压缩过程所得的解压缩图像失真小,解压缩图像的质量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鼻喉科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耳鼻喉科专用的无线传输式耳蜗内窥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耳鼻喉科检查用内窥镜设备一般包括庞大的信号采集和处理装置以及图像显示装置,其一般基于计算机来实现,探头通过长的光纤连接到信号采集和处理装置。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能够实现耳鼻喉内窥镜的小型化。
一方面,现有的耳鼻喉内窥镜多是有线的,因为有线路的存在,医生在使用时不掌控,操作难度大。
一方面,现有耳鼻喉内窥镜主要由手柄体、可弯曲探测管和摄像头组成,摄像头固定在可弯曲探测管的末端,使用时要将摄像头和可弯曲探测管伸入耳中,但是可弯曲探测管是冰冷的,特别是冬天时,在伸入耳朵时,会引起患者哆嗦,患者舒适性低。
另一方面,JPEG格式的图片具有图像质量高的特点,而在计算机存储及计算机网络传输图像中广泛使用,现有的耳鼻喉内窥镜的照片也大都采用JPEG格式。因JPEG图片的图像质量较高,因而其占用的空间相对也较大。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并减少图像在传输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通常将原JPEG图像文件进行压缩后再保存或传输。
然而,目前的便携式耳鼻喉内窥镜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只能通过有线传输图像而无无线传输功能,且现有的JPEG图像压缩方法会丢失原文件的某些信息,导致解压后的文件和原文件存在一定的差别,导致医生对患者病情产生误判。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耳鼻喉科专用的无线传输式耳蜗内窥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耳鼻喉科专用的无线传输式耳蜗内窥装置,包括有耳蜗内窥探测模块、手持端部模块和计算机控制处理模块。
耳蜗内窥探测模块包括有可弯曲的橡胶探测管,橡胶探测管的端部设置有导光光纤、温度传感器和图像采集单元;耳蜗内窥探测模块对耳蜗内部图像进行采集,采集耳蜗内部的原始图像,并以无线方式把采集的原始图像传出至手持端部模块,同时能接收来自手持端部模块的控制命令,并根据控制命令调整图像采集单元的工作状态。
手持端部模块包括有图像压缩单元、无线传输单元和电源供给单元;手持端部模块把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原始图像分成两路,一路反馈送给图像采集单元以获得探测管的实际位置信息,另一路送入图像压缩单元;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原始图像相关性大和数据量大,需要图像压缩单元通过图像压缩方法对原始图像进行压缩处理,通过手持端部模块的无线传输单元的无线方式把压缩图像和位置信息一起传输给计算机控制处理模块。
计算机控制处理模块包括计算机、无线收发器、图像解压缩单元和高清晰度监视器;计算机控制处理模块通过无线收发器接收压缩图像和位置信息,并转发给图像解压缩单元,图像解压缩单元通过图像解压缩方法将压缩图像进行解压缩,并将解压缩图像发送给计算机,通过高清晰度监视器显示出来。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优点(1):本发明为无线传输式耳蜗内窥装置,不需要各种线路,减少对内窥镜的束缚,降低医生的操作难度;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方便地更换各种组件,只需要各种组件采用标准化接口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未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79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AV3基因在治疗糖尿病心肌病方面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防火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