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泄漏电流特征因子的XLPE电缆老化状态评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37673.0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50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黄继盛;项恩新;徐肖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临沧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31/00;G01R19/00;G01R31/52;G01R31/58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 |
地址: | 677099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泄漏 电流 特征 因子 xlpe 电缆 老化 状态 评估 方法 | ||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泄漏电流特征因子的电缆绝缘老化状态评估方法,本发明首先搭建电缆泄漏电流测试平台对长期运行的XLPE电缆进行泄漏电流测试;然后计算1号高频电流互感器(6)的泄漏电流特征参数和2号高频电流互感器(8)的泄漏电流特征参数老化系数最后通过计算泄漏电流差异系数对XLPE电缆绝缘老化状态进行评估,从而确保电缆能够安全运行。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基于检测到泄漏电流和计算得出的特征因子,进行XLPE电缆老化状态的评估,其具有数据采集操作简单,方便计算的特点,并且可以准确、高效地评估出待测电缆绝缘的老化程度,为现场运维人员开展针对性的电缆维护和检修提供可靠指导,达到减少工作量和提高运维效果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XLPE电缆绝缘老化状态评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泄漏电流特征因子的 XLPE电缆老化状态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电力电缆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电缆有着不易受环境影响,低维护率,安全等诸多优势,目前城市用电中大多数均采用电力电缆供电。交联聚乙烯 (XLPE)因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耐热好、负载能力强和机械强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配电网电缆中。但是另一方面,一且电力电缆发生故障,由于电缆铺设环境复杂同时故障定位技术不够完善容易导致长时间断电,这必将直接影响居民生活生产,造成大量损失。因此对电缆的老化状态进行诊断是保障供电安全、稳定的重要一环。
在电网中长期运行的XLPE电缆,会受到外界的影响,比如受潮或者挤压,电缆在运行过程中长期处于高压场强下,会发生电老化;短路故障时电缆会积聚大量热量,从而发生热老化。老化后的电缆若不及时更换,容易引发电缆发生故障,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运行。
高效便捷地对电缆老化状态进行评估十分重要,从而减少XLPE电缆故障发生率,因此急需一种能够有效地对配电网中长期运行的XLPE电缆老化状态进行评估的方法,本方法为一种基于泄漏电流特征因子的XLPE电缆老化状态评估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并能够通过检测的泄漏电流对电缆的老化状态进行有效评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泄漏电流特征因子的XLPE电缆老化状态评估方法,用于对配电网长期运行的XLPE电缆绝缘老化状态进行评估,该方法操作简单并能够通过检测的泄漏电流对电缆的老化状态进行有效评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泄漏电流特征因子的XLPE电缆老化状态评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搭建电缆泄漏电流测试平台
搭建电缆绝缘老化测试平台,该平台主要由上位机、数据采集器、高频电压源、高频电压源1号端口、高频电压源2号端口、3号接地线、高压试验线、终端、1号高频电流互感器、1号接地线、2号高频电流互感器、2号接地线、1号信号传输线、2号信号传输线、3号信号传输线和试验电缆组成;将高频电压源的1号端口通过高压试验线与试验电缆的终端连接,将1号高频电流互感器套入试验电缆的1号接地线,将2号高频电流互感器套入试验电缆的2号接地线,将1号高频电流互感器通过1号信号传输线与数据采集器连接,将2号高频电流互感器通过2号信号传输线与数据采集器连接,将数据采集器通过3号信号传输线与上位机连接,将高频电压源的1号端口通过3号接地线接地;
第二步:设置采集周期
数据采集器每隔2s采集一次电流数据,每轮采集持续5min,共持续16轮,将从1号高频电流互感器采集的电流数据记作aij,表示第i轮采集中,1号高频电流互感器的第j次采集数据,将从2号高频电流互感器采集的电流数据记作bij,表示第i轮采集中,2号高频电流互感器的第j次采集数据,其中i、j均为实数,i∈[1,16],j∈[1,150];
第三步:计算泄漏电流特征因子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临沧供电局,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临沧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76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