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环聚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37086.1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2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浩华;刘慧波;章卫民;刘洪新;刘昭明;李赛妮;叶伟;朱牧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C07D319/14 | 分类号: | C07D319/14;A61K31/357;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朱聪聪 |
地址: | 51007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环聚 酮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抗菌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多环聚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从印度海洋真菌Phomopsis lithocarpus FS508的固体发酵培养物中分离得到2个多环聚酮类新骨架化合物LithocarpinolsC和LithocarpinolsD,本发明通过实验发现,化合物LithocarpinolsC和LithocarpinolsD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可以用于制备抗菌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因此,本发明为研究与开发新的抗菌药物提供了候选化合物,为开发利用海洋真菌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化合物多环聚酮类新骨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蕴藏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其中微生物占海洋生物数量的90%,控制着所有保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生物和生化循环,已有的研究数据表明海洋微生物资源库远比陆地微生物资源库大,而且目前还尚未被人类充分发掘和利用,可见海洋微生物是人类丰富的药源生物资源。
海洋拥有特殊的环境,尤其是深海海洋环境,栖息于海洋环境的海洋微生物为了适应这些高盐、弱碱性、低营养、缺氧等特殊环境,因此海洋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独特的结构类型和丰富多样的生物活性。这些新化学实体不仅能揭示新的生物合成途径,而且还能启发人们对这些化学实体进行仿生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因此,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应用价值,是药物开发的重要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多环聚酮类新骨架化合物。
本发明的多环聚酮类新骨架化合物,结构如式(I)所示:
其中1为化合物LithocarpinolsC、2为化合物LithocarpinolsD。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化合物LithocarpinolsC和Lithocarpinols D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化合物LithocarpinolsC和Lithocarpinols D是从印度洋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得到的真菌 Phomopsis lithocarpus FS508的固体发酵培养物中制备得到。
具体步骤如下
a.制备Phomopsis lithocarpus FS508的发酵培养物,将固体发酵培养物经过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层经蒸馏浓缩后得到浸膏;
b.将浸膏过硅胶柱层析,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作为流动相,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 100:0-1:2梯度洗脱,收集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2:1梯度洗脱得到的组分Fr.3,组分Fr.3经反向硅胶柱层析,以甲醇/水作为流动相,以体积分数50%-100%线性梯度洗脱,收集体积分数80%乙醇的梯度洗脱得到的组分Fr.3-3,组分Fr.3-3经过正相柱层析,以正己烷-乙酸乙酯作为流动相,从正己烷-乙酸乙酯体积比5:1-3:1梯度洗脱,收集正己烷-乙酸乙酯体积比5:1 梯度洗脱得到的组分Fr.3-3-1,再经纯化得到LithocarpinolsC和Lithocarpinols D。
所述的经纯化得到LithocarpinolsC和Lithocarpinols D优选为:组分Fr.3-3-1经过高效液相色谱柱纯化,以80%的乙腈/水作为流动相洗脱,色谱柱为YMC-pack ODS-AQ半制备柱,流速为2mL/min,从Rt值为27min收集得到的组分Fr.3-3-1-15用高效液相色谱柱纯化,以 70%的乙腈/水作为流动相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柱为色谱柱YMC-pack ODS-AQ半制备柱,流速为2mL/min,收集Rt值为20.5min的组分Fr.3-3-1-15-2和Rt值为22min的组分,Rt值为 22min的组分即为Lithocarpinols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未经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70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