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促进皮肤微循环和护肤成分吸收的磁点膜布的配方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6159.5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1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目;陈什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悦荟化妆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2/08 | 分类号: | A61N2/08;A61N5/06;A61K8/02;A61Q1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博企服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82 | 代理人: | 李绍飞 |
地址: | 51008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促进 皮肤 微循环 护肤 成分 吸收 磁点膜布 配方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皮肤微循环和护肤成分吸收的磁点膜布的配方及工艺。其中,促进皮肤微循环和护肤成分吸收的磁点膜布的配方,组成成份按质量百分比如下:铁氧磁粉10‑50%、负离子粉2‑20%、远红外粉10‑50%、粘连剂20‑60%;以及促进皮肤微循环和护肤成分吸收的磁膜采用如下工艺:天丝水刺面料通过滴塑工艺添加铁氧磁粉20%、负离子粉10%、远红外粉20%,利用高分子材料滴在面料上,在不超过300℃的温度下烘干,形成表面膜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有利于人体血液末端循环,促进皮肤营养吸收。2、有效阻隔水分进入磁点内部,避免磁点之间发生相互反应。3、磁粉、负离子粉、远红外粉,可以用专业仪器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皮肤微循环和护肤成分吸收的磁点膜布的配方及工艺,属于面膜美容、医疗保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磁对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例如:
(1)磁对皮肤微循环的改善作用:磁场可以改善微循环,通过经络穴位作用,调整血管神经机能;通过人体皮肤组织的感受,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扩张;通过磁场作用,产生微热效应。微循环的改变是磁场具有舒缓、镇静、消炎、消肿、止痛作用的基本依据。
(2)磁对促进皮肤吸收护肤成分、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作用:血液中含有大量的钾,钠,钙,铁等荷电离子,在磁场的作用下,使这些离子的移动速度加快,使红细胞的移动速度也加快,减少红细胞的聚集性,促进肌肤对护肤成分、微量元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
(3)磁对细胞代谢能力的改善作用:人体组织细胞内电荷运动存在微量磁场。由于外加磁场力使细胞核与细胞壁的微弱磁场增强,即电荷运动和氧化反应增强;又由于微循环的改善,使血流通畅、氧及养料供应和废物排出的功能加强。所以,组织细胞与血液物质交换增强,从而促进了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
目前市场生物磁产品仅局限于磁性,功能单一对于皮肤末端循环作用有限。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皮肤微循环和护肤成分吸收的磁点膜布的配方及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促进皮肤微循环和护肤成分吸收的磁点膜布的配方,组成成份按质量百分比如下:铁氧磁粉10-50%、负离子粉2-20%、远红外粉10-50%、粘连剂20-60%。
优选地,组成成份按质量百分比如下:铁氧磁粉20%、负离子粉10%、远红外粉20%、粘连剂50%。
优选地,铁氧磁粉由铁钴镍替代,其组成成份按质量百分比如下:铁钴镍20%、负离子粉10%、远红外粉20%、粘连剂50%。
优选地,所述面料为天丝水刺面料、粘胶水刺面料、水刺面料或机织布。
优选地,所述粘连剂为高分子材料、聚氯乙烯或丙烯酸胶。
优选地,所述促进皮肤微循环和护肤成分吸收的磁点膜布的配方用于面料、针织布和机织布上。
优选地,所述远红外粉包涵生物炭、碳纤维制品、电气石、远红外陶瓷、远红外陶瓷制品和/或玉石的粉末。
一种促进皮肤微循环和护肤成分吸收的磁点膜布的工艺,采用如下工艺:天丝水刺面料通过滴塑工艺添加铁氧磁粉20%、负离子粉10%、远红外粉20%,利用高分子材料滴在面料上,在不超过300℃的温度下烘干,形成表面膜层。
优选地,由聚氯乙烯代替高分子材料,其工艺如下:粘胶水刺面料通过滴塑工艺添加铁氧磁粉20%、负离子粉、10%远红外粉20%,利用50%聚氯乙烯滴在布上,在不超过300℃的温度下烘干,形成表面膜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悦荟化妆品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悦荟化妆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61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
- 下一篇:固废焚烧系统的电气控制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