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生态修复用生态滤水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5532.5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3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川;李娟芳;徐冬梅;王蒙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H02J7/35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李杰梅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生 修复 生态 滤水池 | ||
本发明涉及河道黑臭水体前段截污纳管拦截治理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水生态修复用生态滤水池,生态滤水池通过多孔板分隔为水生层、细沙层、生物沙层、曝气层、吸附层及排水层,曝气层内设置有曝气装置;生态滤水池侧壁上设置有沉积池,生态滤水池侧壁上设置有格栅板,沉积池通过排污管连通有收集池,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泵,收集池与排水层之间通过冲洗管贯通连接,冲洗管上设置有反冲洗泵及单向阀。本发明将河道黑臭水体过滤后的杂质进行了分离和收集,然后通过曝气装置为微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生长和繁殖环境,依靠生物及微生物对污水进行过滤及去除,不仅实现了生物及微生物的生长,而且实现了污水的净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黑臭水体前段截污纳管拦截治理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水生态修复用生态滤水池。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工业的发展,河道黑臭水的处理也日益成为热点,污水处理就成了人们越来越值得关注的问题。
现有技术的生态滤水池将河道黑臭水体过滤后的杂质留存在了生态滤水池内,并需定期通过人工操作进行污染物的处理,清理过滤网过滤出的杂质,给工作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人力物力的消耗,且位于过滤网上的污染物不仅影响生态滤水池内生物的生长环境,而且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使得生态滤水池的使用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水生态修复用生态滤水池,本发明将河道黑臭水体过滤后的杂质进行了分离和收集,从而无需通过工作人员清理;然后通过提升曝气装置的曝气效率为微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生长和繁殖环境,依靠生物及微生物对污水中的N、P、重金属及有机分子污染物进行过滤及去除,不仅实现了生物及微生物的生长,而且实现了污水的净化,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化滤水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生态修复用生态滤水池,所述生态滤水池通过若干多孔板由上至下分隔为水生层、细沙层、生物沙层、曝气层、吸附层及排水层,所述曝气层内设置有曝气装置;
位于所述水生层的所述生态滤水池侧壁上设置有与河道黑臭水体前段截污纳管连通的沉积池,所述沉积池与所述水生层之间的所述生态滤水池侧壁上设置有格栅板,所述沉积池通过排污管贯通连通有用于杂质收集的收集池,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泵,所述收集池与所述排水层之间通过冲洗管贯通连接,所述冲洗管上设置有反冲洗泵,所述反冲洗泵与所述沉积池之间的所述冲洗管上还设置有单向阀;所述收集池与所述沉积池通过逆流管贯通连接,所述逆流管内设置有滤网;
位于所述排水层的所述生态滤水池的侧壁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内设置有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生态滤水池由碳钢网和发泡聚苯乙烯构成,所述发泡聚乙烯包覆于所述碳钢网的外层。
优选的,所述吸附层包括若干呈弓形排列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均为多孔板,且所述连接板上平铺有沸石或麦饭石。
优选的,所述生物沙层由好氧菌和细沙载体构成,所述细沙载体的直径为 2-3mm。
优选的,位于所述水生层与所述细沙层之间的所述多孔板上种植有挺水植物、漂浮植物及沉水植物。
优选的,所述曝气层内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双轴电机、中心管、进气管、排气泵、滚动轴承及排气管,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均与所述中心管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管内套设并固定连接有滚动轴承的外圈,所述滚动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均贯穿所述生态滤水池的侧壁并与排气泵通过三通管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管上对称且贯通连接有所述排气管的一端,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为封闭结构,所述排气管及所述中心管上均设置有若干排气孔。
优选的,所述曝气层内、所述曝气装置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若干沿纵向交错排列的纤维层,所述纤维层由粗纤维层和细纤维层压制而成,所述细纤维层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粗纤维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55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红外识别的鉴权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智能无人餐厅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