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小数据集实现涉烟车辆异常检测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35269.X | 申请日: | 2019-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9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贞;陶春和;王卫;甘小莺;尤梓荃;吴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郑暄 |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实现 车辆 异常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小数据集实现涉烟车辆异常检测的方法,包括收集数据,构建数据集;对原始数据集进行预处理与特征提取构造特征矩阵;对得到的特征矩阵进行特征选择;通过分类器识别得到检测结果。采用了本发明的基于小数据集实现涉烟车辆异常检测的方法,通过提出的算法,快速准确的检测出嫌疑目标。使得在数据量小与标签稀少的情况下仍能取得较高的准确率,避免采用人工甄别的方式,从而在减少人力物力的同时也缓解了交通压力,并使得信息利用最大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草领域,尤其涉及异常检测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小数据集实现涉烟车辆异常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烟草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既与政府财政收入关系密切,又与政府监管行为紧密相关,同时又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影响。假私非卷烟或以非法手段生产,或以非法渠道进入市场流通,非法谋取暴利,严重损害消费者身心健康,更会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严重危害国家利益。从2016年全国查处案值5万元以上案件3884起,查获假私非卷烟29.15万件,到2018年全国查处案值5万元以上案件9100起,查获假私非卷烟55.3万件。犯罪形势愈发加剧。因此,打击假私非卷烟刻不容缓。
随着执法部门持续加大对涉烟违法运输环节打击力度,犯罪分子也在逐渐调整假私非卷烟的运输手段。传统的运输手段主要为物流寄递,但近期从物流寄递环节查获卷烟的成效来看,假私非卷烟通过物流寄递环节进行运输的占比逐渐下降。专车运输、包运团伙等违法运输正在逐渐演变为涉烟违法主要运输犯罪的手段。
针对专车运输,包运团伙的稽查,目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执法部门依照办案经验,在各主要交通要塞高速收费站采用人工侦别方式,从车辆特征(车型,车辆是否载货)等特点判断通过车辆是否为涉烟非法运输车辆。第二种方法是收集大量正常车辆与涉烟车辆信息,利用大数据与有监督学习的方法辨别出正常车辆与涉烟车辆。
这第一种方法一方面依赖于稽查人员个人业务素质,耗时耗力。另一方面,容易影响正常车辆通行,造成交通堵塞。第二种方法需要大量的车辆信息与标签数据,成本昂贵且不现实。在现实中,面对的往往是数据量小,数据不全,标签稀少的小数据集。因此,迫切地需要引入新的思路以及技术手段进行涉烟车辆检测,利用少量数据与标签,从众多的社会车辆中快速识别出涉烟违法车辆,为涉烟案件稽查提供主动线索发现,提高信息分析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满足误差小、效率高、耗时低的基于小数据集实现涉烟车辆异常检测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于小数据集实现涉烟车辆异常检测的方法如下:
该基于小数据集实现涉烟车辆异常检测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数据,构建数据集;
(2)对原始数据集进行预处理与特征提取构造特征矩阵;
(3)对得到的特征矩阵进行特征选择;
(4)通过分类器识别得到检测结果。
较佳地,所述的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对原数据集中的缺失值进行补全或删除缺失值,对重复ID进行合并;
(2.2)挑选相关特征,进行特征提取。
较佳地,所述的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1)通过少量的正向样本与负向样本构建随机森林模型;
(3.2)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对特征重要性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选择排名靠前的9个特征作为分类器的特征。
较佳地,所述的步骤(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未经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52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