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包梁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35125.4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10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薄振东;于海龙;侯大海;王金华;胡玉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武清区建筑工程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32 | 分类号: | E04C3/32;E04C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俞炯 |
地址: | 3017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包 支撑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型钢混凝土柱,特别涉及一种钢包梁支撑结构,包括主混凝土结构柱和外包型钢,主混凝土结构柱一体连接在地面的上方,主混凝土结构柱的上方一体连接有两根以上的支撑柱,外包型钢包括主型钢和支撑型钢,主型钢包裹在主混凝土结构柱的外侧,支撑型钢包裹在支撑柱的外侧;主型钢分为多块主型钢拼接材,多块主型钢拼接材互相拼接后焊接在主混凝土结构柱的外侧。本发明,在成型主型钢的过程中,将多块主型钢拼接材互相拼接后固定连接,便于将主型钢安装在主混凝土结构柱和支撑柱的钢筋结构的外侧,降低安装的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型钢混凝土柱,特别涉及一种钢包梁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今社会中,为了满足城市中的住房压力,以及满足人们办公场所的需求,在城区内修建了许多的高层建筑。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的强度,通常在建筑高层建筑物的过程中,使用型钢混凝土柱来作为高层建筑物的骨架,从而提升高层建筑物的强度,提高安全性能。
型钢混凝土柱也称为钢包梁结构,是在结构柱的外侧增设型钢结构,在成型的过程中,首先设置钢筋结构,再将型钢结构套设在钢筋结构的外侧,之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成型的过程中,型钢结构能够充当模板,大大节省了模板体系,同时也由于型钢结构的设置,能够大大提升结构柱的强度、刚度以及延展性能,抗震性较高。
现有的钢包梁结构中,大多数钢包梁结构均为竖直设置的柱型结构,在该结构中,型钢的设置较为简单,仅仅需要筒形的型钢结构挨个套设在钢筋的外侧,再对型钢进行焊接作业。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上述钢包梁结构仅能进行单点支撑,支撑位置单一,需要设置多个钢包梁才能实现多点支撑,而针对于悬空设置的观景台等结构,在悬空建筑的下方设置多个钢包梁进行多点支撑又影响结构的美观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钢包梁支撑结构,通过对钢包梁的结构进行优化,达到了单个钢包梁能够进行多点支撑的效果。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钢包梁支撑结构,包括主混凝土结构柱和外包型钢,主混凝土结构柱一体连接在地面的上方,主混凝土结构柱的上方一体连接有两根以上的支撑柱,外包型钢包括主型钢和支撑型钢,主型钢包裹在主混凝土结构柱的外侧,支撑型钢包裹在支撑柱的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一根主混凝土结构柱来支撑多根支撑柱,并且设置主型钢包裹主混凝土结构柱、设置支撑型钢包裹支撑柱,能够提升钢包梁支撑结构的强度、刚度以及抗震性能,达到了利用一根钢包梁进行多点支撑的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主型钢分为多块主型钢拼接材,多块主型钢拼接材互相拼接后焊接在主混凝土结构柱的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成型主型钢的过程中,将多块主型钢拼接材互相拼接后固定连接,便于将主型钢安装在主混凝土结构柱和支撑柱的钢筋结构的外侧,降低安装的难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支撑型钢包括多节子型钢,每节子型钢均为筒状,每个子型钢之间互相拼接后焊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型钢设置成多节子型钢互相拼接的结构,能够降低支撑型钢套接在钢筋外侧的难度,也便于吊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相邻的子型钢之间设置有临时固定结构,所述临时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连接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与不同的子型钢固定连接,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利用临时固定结构固定相邻的子型钢的过程中,首先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焊接在相邻子型钢相互靠近的一端,之后将连接板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保持上方的子型钢的位置稳定性,就可以将吊装的设备拆除,之后再对两个子型钢的接缝处进行焊接,焊接的质量较高,难度较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多根支撑型钢的连接处的上方开设有放灰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武清区建筑工程总公司,未经天津市武清区建筑工程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51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