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异性融合蛋白在寨卡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4888.7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8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田明慧;胡鹏男;高芳;刘美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迪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迪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广州正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72 | 代理人: | 成姗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特异性 融合 蛋白 病毒 检测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特异性融合蛋白在寨卡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检测寨卡病毒病原体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特异性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为ZIKV E蛋白和ZIKV NS5蛋白融合而成的蛋白,将该特异性融合蛋白与PBMC进行共培养,利用ELISPOT等检测技术对IFN‑γ干扰素释放进行检测,通过T淋巴细胞的阳性或阴性能够特异性的区分寨卡病毒感染者和健康人。提示该特异性融合蛋白可应用于寨卡病毒的检测中,制备成检测寨卡病毒产品的形式,比如寨卡病毒特异性T细胞检测试剂盒,从而为寨卡病毒的诊断提供依据,具有检测特异性极强,重复性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特异性融合蛋白在寨卡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是一种虫媒、单链RNA病毒,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成员。该病毒最早于1947年在乌干达寨卡森林(Zika forest)的一只恒河猴身上分离得到,随后在同一片森林的埃及伊蚊中也分离到该病毒,故命名为“寨卡病毒”。1954年,尼日利亚首先报道了3例人感染寨卡病毒病例。2007年以前,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主要集中于非洲的埃及、中非共和国、坦桑尼亚、乌干达、塞拉利昂以及亚洲的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和越南等国,被证实的人感染寨卡病毒病例仅14例。2007年以后,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常有散发病例出现但没有大的疫情暴发。2015年寨卡病毒开始在美洲、西太平洋、非洲及亚洲暴发流行,至2016年3月底,已累计有超过55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寨卡病毒的本地传播。我国已将寨卡病毒病列为第二类法定传染病,截止到2016年6月7日一共报告了18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寨卡病毒主要是通过蚊-人-蚊的传播方式进行传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传染源。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约20%会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临床表现与其他已知虫媒病毒如登革病毒、西尼罗病毒及基孔肯亚病毒等感染相似。有研究表明,ZIKV感染与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密切相关。ZIKV感染还可以造成神经损伤、胎儿发育缺陷、男性不育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做好蚊虫滋生的控制以及寨卡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是寨卡病毒防控的重要措施。
虽然迄今寨卡病毒主要在赤道附近流行,我国还未报告本地感染病例,但暴发风险不可忽视,因此,建立一种快速、高效检测寨卡病毒病原体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特异性融合蛋白在寨卡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特异性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异性融合蛋白为ZIKV E蛋白和ZIKV NS5蛋白融合而成的蛋白。
寨卡病毒(ZIKV)NS5蛋白可以使STAT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2)发生多聚泛素化修饰而降解,并促进STAT1-STAT1同源二聚体的形成,激活Ⅱ型干扰素信号通路,诱导细胞炎性因子IRF1和CXCL10的生成,导致炎症反应,进而促进病毒自身的复制。寨卡病毒感染者的外周血中存在特异性的记忆T细胞,这些细胞受到寨卡病毒特异性抗原刺激后,迅速活化增值,迅速分泌细胞因子IFN-γ,在检测时,将人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与寨卡病毒特异性刺激物在预包被了抗人IFN-γ的细胞培养板上进行共培养,寨卡病毒就会在感染ZIKV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内迅速复制产生IFN-γ因子,IFN-γ被预包被在纤维素膜上的抗人IFN-γ抗体所捕获,最终可通过酶联免疫显色等方法检测出来。
优选的,所述ZIKV E蛋白的编码序列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SEQ ID NO.1为ZIKV E蛋白的ORF1片段(第124到第582个碱基),序列长度为459b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迪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迪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迪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迪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48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清理的熔炼炉烟气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垃圾湿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