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避碰系统红外光电信号与雷达信号的叠加与切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4720.6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7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罗中泽;曹建明;罗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康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46;G06K9/62;G06N3/04;G06T7/246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李小静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红外光 电信号 雷达 信号 叠加 切换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避碰系统红外光电信号与雷达信号的叠加与切换方法,红外光电扫描避碰系统雷达信号与光电信号可以实现红外光电扫描信号的独立显示,也可以实现红外光电信号与雷达信号的叠加显示,也可实现红外光电信号与雷达信号并列显示,更可以光闭单独显示雷达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避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避碰系统红外光电信号与雷达信号的叠加与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航行安全,船用避碰系统往往需要对船舶近距离目标进行识别,判断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并追踪其运行轨迹,进行有效避碰处理,提高航行安全系数。雷达回波信号可以反应目标的强度、相位等变化的表征,通过这些表征信号可以将目标可以分为运动船舶、静止船舶、河岸、岛屿等目标。目前,船舶上主要采用雷达避碰技术,航海雷达是装在船上用于航行避让、船舶定位、狭水道引航的雷达,航海雷达在能见度不良时为航海人员提供了必需的观察手段,它的出现是航海技术发展的重大里程碑。但是,单一的雷达检测无法及时、准确的识别近距离目标,容易误判。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避碰系统红外光电信号与雷达信号的叠加与切换方法。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避碰系统红外光电信号与雷达信号的叠加与切换方法,包括:
S1:避碰系统将接收到的红外光电信号及雷达信号进行AD转换,并将转换得到的数字信息进行滤波、运算后转换为目标图像;
S2:采用基于小波矩特征的小波神经网络目标识别方法,对所述目标图像进行小波矩特征提取;
S3:通过建立的BP神经网络分类器将步骤S2提取出的目标图像进行等级分类;
S4:将步骤S3等级分类后的信息和目标表征类比库内的表征信息进行对比,从而设别目标;
S5:通过D-S证据组合法则,将雷达信号设别结果与红外光电信号设别结果的共同点进行合并,差异点进行分析,并作出设别结果融合或设别结果剔除的操作指令;
S6:进行目标追踪,对运动的目标的速度及方向进行预判,并将追踪目标的信息进行显示。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对目标图像进行小波矩特征提取的过程包括:提取并选择目标图像进的全局形状表征,区分出形状差异较大的物体,再通过局部表征辨别出形状相似的目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追踪目标的信息包括:目标类别、目标运行速度、目标运动方位、目标运动趋势。
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实现红外光电扫描协同雷达进行扫描数据融合,且有时完全取代雷达信号独自工作,具有抗干扰、动态目标锁定、近距离扫描避碰优势,提高船用雷达目标识别性能和近距离目标识别准确性,减少船用雷达旁波瓣、后波瓣带来的影响,有效提高航行安全,比现有单一雷达扫描信号提供了更高的可靠性,提供了避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避碰系统红外光电信号与雷达信号的叠加与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展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康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康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47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