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亲性共聚物自组装复合纳米银粒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4231.0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9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陈艳军;贺光耀;朱成志;耿标;冉术森;郑航;宋伟政;李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53/00 | 分类号: | C08L53/00;C08K9/04;C08K3/08;C08F293/00;B01L3/00;B22F1/00;B22F9/24;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亲性 共聚物 组装 复合 纳米 粒子 方法 | ||
1.一种两亲性共聚物自组装复合纳米银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微流控技术,使两亲性含氟嵌段共聚物和疏水性银纳米粒子在狭窄的微流控通道中进行共组装,微通道中由于层流作用产生的高剪切力能够有效的促进疏水性银纳米粒子进入到嵌段共聚物胶束的疏水内核中,最终得到银纳米粒子为核、嵌段共聚物为壳的核壳复合胶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微流控装置的流体参数,调节复合胶束的尺寸和形态,能够应用于不同种类的两亲性共聚物与金属纳米粒子的共组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一种同轴玻璃毛细管三维微流控装置,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与疏水改性的纳米银粒子通过微量注射泵一同引入到微流控的微通道中,在聚焦水动力及层流剪切力的驱使下使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与纳米银粒子自组装复合在一起,得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与银纳米粒子的复合胶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方法制备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在三口烧瓶中通氮气20~40分钟,称取二氧六环33.6~56g、丙烯酸2.88~8.64g、偶氮二异丁腈0.016~0.048g,RAFT试剂0.14~0.42g置于烧瓶中,充分溶解混合后,升温至75℃开始反应,2小时后加入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3.36~9.08g,另外补加0.016~0.048g的偶氮二异丁腈;继续保温反应10~12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沉淀剂直至共聚物沉淀,将沉淀物过滤洗涤后置于真空干燥箱中40~60℃干燥12~36小时,得到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嵌段共聚物,记为PAA-b-TFEM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沉淀剂为正己烷和甲醇,正己烷和甲醇的混合比例为1:1~4: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方法制备纳米银粒子:
称取0.625~1.875g的硝酸银溶解于300~600mL的去离子水中,再称量0.15~0.25g硼氢化钠溶解于75~125mL去离子水中;取150~250mL硝酸银溶液与0.15~0.25g柠檬酸钠放置于三口烧瓶中,柠檬酸钠在这里起到分散保护剂的作用,待柠檬酸钠溶解完全后,用滴管取0.5~0.15mL硼氢化钠溶液,缓慢滴加到三口烧瓶中;在滴加的过程中,烧瓶中溶液的颜色由加入第一滴后呈现的亮黄色很快变为墨褐色,滴加结束后,在室温下继续反应2-4个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方法制备疏水改性纳米银粒子:将亲水性纳米银粒子分别分散于二氧六环和四氢呋喃中,加入适量的十二烷基硫醇改性1小时,得到疏水性纳米银的分散液。
8.根据权利要求3、4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方法制备两亲性嵌段共聚物/银纳米粒子复合胶束:
将疏水改性的银纳米粒子分散液和质量分数为0.3~0.5%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共同溶解在二氧六环或四氢呋喃中,溶解完全。将疏水性纳米银和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二氧六环或四氢呋喃溶液引入到同轴玻璃毛细管三维微流控装置中,作为内相流体,去离子水作为外相流体,内相流速为3~6ml/h,外相流速为3~48ml/h,用装有10~20ml去离子水的容器接收从微流控装置中流出的液体,得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银纳米粒子复合胶束。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同轴玻璃毛细管微流控装置:将一根较短的圆形玻璃毛细管插入到一根较长的方形玻璃毛细管中,两种毛细管的外径相等,因此形成同轴结构;采用抗化学腐蚀性能较好的四氟乙烯管接到圆形毛细管的一端,以便引入内相液体;将配套尺寸的聚氨酯管接到方形玻璃毛细管的一端,以便引入外相流体;所有的接口都使用环氧树脂胶密封,保证流体不会溢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形毛细管的内径、外径、长度为0.7*0.9*120mm,圆形毛细管的内径、外径、长度为0.4*0.7*4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423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