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光纤柱矢量脉冲激光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33845.7 | 申请日: | 2019-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8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 发明(设计)人: | 姚俊娜;王安廷;江新华;王敬好;明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S3/098 | 分类号: | H01S3/098;H01S3/067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邓治平 |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矢量 脉冲 激光器 | ||
1.一种全光纤柱矢量脉冲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放大器(1)、环形器(2)、模式选择器(3)、少模长周期光纤光栅(4)、镀膜光纤端面(5)、耦合器(6)、四氧化三铁可饱和吸收体(7),其中:
所述放大器(1),用于提供激光产生和放大,产生基模光束,由泵浦源、波分复用器和增益介质构成,所述泵浦源为半导体激光二极管;所述的增益介质为稀土掺杂离子光纤;
所述环形器(2),用于控制激光环腔单向运转,激光从①端射入,再从②端口射出,其中②端口串联着模式选择器和少模长周期光栅,最后由部分反射的镀膜端面反射回②端口,从③端口输出,继续在激光环腔中运转;
所述模式选择器(3),可以是偏振控制器,用来调整入射到少模长周期光纤光栅(4)上的基模光束的偏振态,选择性的激发径向或角向轴对称偏振光;
所述长周期光纤光栅(4),是指在两模光纤上刻写的长周期光栅,采用电弧脉冲技术点对点刻写而成,在共振波长处可以实现从基模到一阶模式的耦合;
所述镀膜光纤端面(5),为宽谱响应且部分反射的输出端面;
所述耦合器(6),为1乘2的光纤耦合器,其中很小一部分的输出用于脉冲、光谱和频谱的检测,可以用1:99的光纤耦合器,1%作为输出端;
所述四氧化三铁可饱和吸收体(7),用于调制腔内损耗,实现脉冲输出,采用四氧化三铁磁性溶液作为可饱和吸收材料,具体将材料加入到激光器中的方法如下:首先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溶液,然后在干净的培养皿上挤出一个大小对称的泡泡,然后用光纤跳线头去戳泡泡,这样材料便可以均匀地附着在光纤跳线端面上,放在空气中几分钟便可以完全蒸干;用这种方法可以获得超薄地膜层厚度,也可以通过控制戳泡泡的次数来控制膜层厚度,从而获得不同特性的可饱和吸收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光纤柱矢量脉冲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模式选择器(3)以及其左边的环形光路所采用的光纤都是单模光纤,少模长周期光栅及其右边的光路所采用的光纤都是两模光纤,并且单模光纤和两模光纤之间的焊点是对芯焊接的;由放大器(1)产生基模激光并放大,基模激光经过环形器的①端射入,从②端口输出经过模式选择器(3),再入射到少模长周期光纤光栅(4),选择性地激发一阶模式(即径向偏振光和角向偏振光),一阶模式到达镀膜光纤端面(5),一部分输出,一部分返回到腔内,重新经过少模长周期光栅转化为基模,再由环形器的③端经过耦合器(6)传输到四氧化三铁可饱和吸收体(7),由于所做的可饱和吸收体具有较大的调制深度和较小的非饱和损耗,最终实现角向或径向偏振脉冲光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384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