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合型VLC-RF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32793.1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53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马帅;张凡;陈永燕;李世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H04B10/11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胡建华;于瀚文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 vlc rf 系统 | ||
1.一种聚合型VLC-RF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
所述发射机包括N个发光二极管LED和M个射频RF发射天线;
所述接收机包括一个光电二极管PD和一个射频RF接收天线;
所述系统通过VLC可见光通信链路和RF射频链路同时传输信息;
令A表示系统传输的消息集,所述消息集分别编码为VLC可见光通信链路和RF射频链路的两个符号流s1和s2,其中|s1|≤A,s2~CN(0,1),即s1的均值为0,s1的平均电功率为ε,ε是平均电功率约束,为求均值,s2服从标准复高斯分布;
令x1和x2分别表示VLC可见光通信链路和RF射频链路的传输信号,发射端的发射信号写成如下的矢量形式:
其中和分别是VLC可见光通信链路的发射波束成形矢量和RF射频链路的发射波束成形矢量,和分别是第N个VLC可见光通信链路的发射波束成形标量和第M个RF射频链路的发射波束成形标量;IDC=IDC1N是直流偏置矢量,且IDC是标量,表示的是每个发光二极管LED的直流偏置,1N是元素都为1的N×1的矩阵;
p1的分量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其中N是发光二极管LED的总数;
令g1=[g1,1,...,g1,N]T表示VLC可见光通信链路信道增益向量,其中g1,i表示第i个发光二极管LED和光电二极管PD之间的信道增益,g1,i表示为:
其中,m是朗伯辐射的阶数,即m=-ln2/ln(cosθ1/2),θ1/2是半功率角;A1为接收端的光电二极管PD的检测区域;d1,i是第i个发光二极管LED和光电二极管PD之间的距离;φi和分别是第i个VLC可见光通信链路的辐射角和入射角;Ψc是VLC可见光通信链路接收端的视场;
令g2=[g2,1,...,g2,N]T表示RF射频链路信道增益向量,其中g2,k表示第k个RF射频链路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增益,g2,k表示为:
其中j是虚数单位,a~CN(0,1),即a是一个服从复高斯分布的随机变量,ψk是RF射频链路到达或者离开的角度,K是莱斯K因子,L(d2,k)表示RF射频链路信道的路径损耗,路径损耗L(d2,k)写成:
其中,d2,k是用户与第k个发射天线之间的距离;Lσ~CN(0,σ2)是阴影衰落,dB是断点距离;LF(d2,k)=20log10(d2,k)+20log10(fc)-147.5是自由空间损耗,fc是中心载波频率;
则所述系统的接收信号表示为:
其中y1和y2分别表示VLC可见光通信链路接收到的信号和RF射频链路接收到的信号,是VLC可见光通信链路接收到的实高斯噪声,则是RF射频链路接收到的复高斯噪声;是RF射频链路的功率谱密度,且其中kB是玻耳兹曼常数,T是环境温度;
对系统的可达速率进行求解:I(x1;y1)和I(x2;y2)分别表示VLC可见光通信链路的互信息量和RF射频链路的互信息量,h(·)为对应随机变量的微分熵,设CVLC-RF为所考虑的系统的信道容量,则它表示为:
其中表示的是关于发射信号x1的函数,不等式(7c)由熵权不等式得到;(7d)式成立是因为s1服从ABG分布,其中参数α,β和γ是下列等式的解:
T(A)-T(-A)=e1+α, (8a)
β(eA(β-γA)-e-A(β+γA)-e1+α)=0, (8b)
eA(β-γA)((β-2γA)e-2Aβ-β-2γA)+(β2+2γ)e1+α=4γ2εe1+α, (8c)
其中s为随机变量,erf(·)为高斯误差函数;
令B1和B2分别表示VLC可见光通信链路的带宽和RF射频链路的带宽,所述系统的可达速率RVLC-RF表示成:
采用如下方法对系统进行调光控制:
多LED的平均光功率必须满足:
其中,IDC是每个发光二极管LED的直流偏置;
调光水平定义为平均光功率与最大光功率之比,其中参数τ决定了调光水平:
参数τ满足0<τ≤1;
结合(10)(11)得到:
因为是第i个VLC可见光通信链路的发射波束成形标量,令IH为LED最大允许电流,即:
因此,传输功率P1,i需要满足:
由(2)(12)和(13)得到第i个VLC可见光通信链路的传输功率P1,i满足:
令RVLC和RRF分别表示VLC可见光通信链路的可达速率和RF射频链路的可达速率,聚合型VLC-RF系统的照明速率区域表示为:
其中u1和u2分别表示发光二极管LED发射功率放大器的效率和RF射频链路发射天线的效率;PT是所述系统的总功率阈值;
对所述系统的可达速率最大化问题进行求解,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所述系统的可达速率最大化问题表述为:
其中是为了简化表述而加入的辅助变量,ei是单位向量;
最佳波束成形向量p2与信道g2方向一致,因此,最佳波束成形向量p2写成:
其中v≥0表示波束成形向量p2的功率;
步骤a2,当N=1时,向量p1退化为实数,其中P1≥0;利用式(17)中的最佳波束成形向量,将式(16a)、(16b)、(16c)改写为如下公式:
P1≥0,v≥0 (18d)
因为log2(x)是一个凹函数,所以对于最优解至少有一个约束是有效的,当取最优解时,(18b)和(18c)中至少有一个约束是确定的,即或当时,约束(18b)也是有效的,因为(18a)中的第二个函数对于v是凹的,因此约束(18b)总是有效的,即
接下来,根据约束(18c)是否有效来进行分析:
当时,约束(18c)是无效的,即问题(17)重新表述为:
P1≥0,v≥0 (19c)
将代入问题((19a)、(19b)、(19c),得到:
其中是为了简化表述而引入的辅助变量,
令P1opt,1表示问题(20a)、(20b)的最优解,表示聚合型VLC-RF系统的最大速率,由得到一个稳定点P1sta:
其中参数
当0≤P1≤PT时,有:
否则,有:
当时,约束(18c)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即或
当约束(18c)无效时,最大速率与时的情形相同;当约束(18c)有效时,问题(20a)、(20b)的最优解是并且所述系统相应的最大速率为: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令P1opt,2表示问题(20a)、(20b)的最优解,表示聚合型VLC-RF系统的最大速率,得到:
步骤a3,当N≥2时,对和这两种状态下的最佳波束成形向量p1和v进行分析:
约束(16c)无效,最佳波束成形向量p1与信道g1有相同的方向,即:
其中ρ≥0是最佳波束成形向量p1的功率;
将(26)代入(17),则问题(16a)、(16b)、(16c)重新写为:
P1≥0,v≥0 (27c)
令ρopt和vopt表示问题(27a)、(27b)、(27c)的最优解,即最佳波束成形向量p1和p2的功率,表示问题(27a)、(27b)、(27c)的最大速率;因为问题等价地重新表述为:
其中是为了简化表述而引入的辅助变量;
令有驻点ρsta如下:
其中参数
因此,如果则有:
否则,有:
利用SDR技术将问题(16a)、(16b)、(16c)松弛为凸SDP问题,具体地,通过使用下面的等价关系:
忽略非凸秩约束rank(P1)=1,将问题(16a)、(16b)、(16c)松弛为:
问题(16a)、(16b)、(16c)是一个凸SDP问题,因此利用内点算法求解最优解P1opt和vopt,P1opt和vopt分别表示矩阵的最优解P1opt和最佳波束成形向量p2的功率vopt,情况复杂度为其中ζ>0是一个给定的解精度;
当时,采用高斯随机化方法,得到问题(16)的一个波束成形向量p1;而当时,将特征值分解最大化,得到最优波束成形矩阵P1opt;
对系统的能效最大化问题进行求解,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b1,发射机的总功耗Ptotal为:
其中Pcir是系统的电路功耗,Pcir=NPcir,VLC+MPcir,RF是由VLC链路的N路功耗和RF链路的M路功耗组成的功耗,其中Pcir,VLC为VLC链路部分的电路功耗,包括DAC功耗和LED驱动器功耗;Pcir,RF表示RF链路部分的电路功耗,包括DAC功耗和滤波器功耗;和分别表示的是矩阵和的迹;
步骤b2,根据式(34)和可达速率表达式(9),所述系统的能效EE(p1,p2)定义为:
在最低速率要求、总功率阈值约束和调光控制下,所述系统的能效最大化问题表述为:
其中r≥0是最低速率要求;
通过引入两个新矩阵和公式(35)写成:
然后,利用如下性质:
去掉非凸秩约束,问题(36a)、(36b)、(36c)、(36d)松弛为:
定义一个新的函数F(P1,P2,λ),其中λ是一个实变量:
然后,在满足约束(38b)、(38c)和(38d)的条件下,将参数λ在可行范围内取尽可能大的值,通过寻找方程F(P1,P2,λ)=0的根来得到问题(36a)、(36b)、(36c)、(36d)的最优解;给定参数λ,求问题(36a)、(36b)、(36c)、(36d)的最优解表示为:
s.t.(38b),(38c),(38d),(38e)
对于一个固定的λ,问题(40)是P1和P2的凸优化问题,利用内点法获得最优的波束成形矩阵P1和P2,然后采用Dinkelbach型算法来解决问题(40);
步骤b3,如果通过特征值分解得到问题(38a)、(38b)、(38c)、(38d)、(38e)的最优波束成形矩阵P1opt和P2opt;如果采用高斯随机化方法,得到问题(36a)、(36b)、(36c)、(36d)的一个可行解p1opt和p2op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279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火灾管控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产品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