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宽带极化不敏感的3比特随机编码超表面结构及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2422.3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4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戴会娟;赵永久;邓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5/00 | 分类号: | H01Q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石艳红 |
地址: | 2111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宽带 极化 敏感 比特 随机 编码 表面 结构 设计 方法 | ||
1.一种超宽带极化不敏感的3比特随机编码超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由8种PCM单元采用随机编码的形式在二维平面上排列构成;8种PCM单元的相位响应由低到高依次相差22.5°,分别记为“000”,“001”,“010”,“011”,“100”,“101”,“110”,“111”;
每种PCM单元均为双箭头形谐振器,包括短截线谐振器和对称设置在短截线谐振器两端的V型谐振器;通过调整双箭头形谐振器的旋转角度以及V型谐振器中箭头长度,实现交叉偏振反射的相位和振幅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带极化不敏感的3比特随机编码超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8种PCM单元均采用周期长度为p的方式在二维平面随机编码排列构成;周期长度p取值4~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带极化不敏感的3比特随机编码超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8种PCM单元均采用无固定周期的方式在二维平面随机编码排列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带极化不敏感的3比特随机编码超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每种PCM单元中的介质层厚度,进而控制反射波的相位和振幅。
5.一种超宽带极化不敏感的3比特随机编码超表面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初始PCM单元:通过优化设计和仿真,建立初始PCM单元;在初始PCM单元中,短截线谐振器与x轴之间的夹角为β,V型谐振器中箭头长度为a;V型谐振器中单边箭头与短截线谐振器的夹角为α,短截线谐振器的长度为b,PCM单元采用等宽设计,宽度为c;其中,β已知,α、b和c,通过优化设计得出;
步骤2,选取参考反射相位:选取中心频率处的交叉偏振反射相位作为设计参考;
步骤3,拟合相位随长度a变化曲线:以步骤2选取的参考反射相位为中心,进行数次样条插值,用matlab拟合交叉偏振反射相位随长度a变化的曲线;
步骤4,选择8个PCM单元的反射相位:将8种PCM单元“000”,“001”,“010”,“011”,“100”,“101”,“110”,“111”的相位响应按从低至高依次相差22.5°的方式进行选择;
步骤5,求解前4个PCM单元的结构尺寸:根据步骤4选择的反射相位,以及步骤3拟合的相位随长度a变化曲线,得到前4个PCM单元分别所对应箭头长度a,其余α、b和c尺寸保持不变;
步骤6,获取后4个PCM单元的结构尺寸:将步骤5中得到的4个PCM单元分别旋转90°,得到后4个PCM单元的结构尺寸;
步骤7,随机编码:在二维平面上,采用固定周期长度p或无固定周期的方式,将步骤5和步骤6共同获取的8个PCM单元进行随机编码排列,排列过程中,每个PCM单元的结构尺寸保持不变,但每个PCM单元的旋转角度γ则随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宽带极化不敏感的3比特随机编码超表面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V型谐振器中单边箭头与短截线谐振器的夹角为α为8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宽带极化不敏感的3比特随机编码超表面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中心频率选取为30GHz。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宽带极化不敏感的3比特随机编码超表面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8种PCM单元“000”,“001”,“010”,“011”,“100”,“101”,“110”,“111”的交叉偏振反射相位分别为0、π/8、π/4、3π/8、π/2、5π/8、3π/4和7π/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242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