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光变色的粒子的配方及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2320.1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5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5 |
发明(设计)人: | 吴贲华;黄浩;高国忠;袁厚呈;李海涛;严凯;周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9/00 | 分类号: | C09K9/00;G02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郑裕涵 |
地址: | 226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光 变色 粒子 配方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光变色的粒子的配方及合成方法,该配方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87%‑89%的乙酸异戊脂;4%‑6%的硝化纤维;2.5%‑3.5%的碘;1.5%‑2%的碘化钙;0.6%‑1.6%的甲醇;以及1.2%‑2%的吡嗪二羧酸。该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质量百分比为87%‑89%的乙酸异戊脂、4%‑6%的硝化纤维、2.5%‑3.5%的碘及0.6%‑1.6%的甲醇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合物;加热混合物至50摄氏度;以及于混合物内加入质量百分比为1.2%‑2%的吡嗪二羧酸,反应1小时,获得液态的双极分散粒子。本发明的可调光变色的粒子的合成方法工艺简单,易操作,适合工业化生产,且合成的粒子可以根据形状来决定不同的颜色。同时,本发明所制备的液态的双极分散粒子可以大面积涂布,使得智能玻璃可以大面积制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粒子及其合成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光变色的粒子的配方及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变色玻璃是指在光照、温度、电场或电流、表面施压等一定条件下改变颜色且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当施加条件消失后又能可逆地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的玻璃,也称调光玻璃。变色玻璃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透过特性,能够实现对太阳辐射能量的有效控制,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现有技术的变色玻璃主要有液晶粒子变色玻璃、电致变色玻璃、光致变色玻璃及热色玻璃。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的液晶粒子变色玻璃是通过控制液晶粒子排向改变及其颜色及透光度,响应速度较快,但阻光性较差;电致变色玻璃是利用电荷移动使内部材料发生变化,虽然阻光性较强,但响应速度较慢;光致变色玻璃是利用光激发玻璃内卤化银敏剂变色,但响应速度较慢;热色玻璃是利用热量使材料发生相转移已达到变色的目的,但响应速度较慢;且上述电致变色玻璃、光致变色玻璃及热色玻璃的最大制造尺寸还具有局限性,无法满足现有技术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光变色的粒子的配方及合成方法。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调光变色的粒子的配方,其中可调光变色的粒子的配方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
87%-89%的乙酸异戊脂;
4%-6%的硝化纤维;
2.5%-3.5%的碘;
1.5%-2%的碘化钙;
0.6%-1.6%的甲醇;以及
1.2%-2%的吡嗪二羧酸。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乙酸异戊脂、硝化纤维、碘、碘化钙、甲醇及吡嗪二羧酸的质量比例为2075:100:75:50:50:36。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乙酸异戊脂、硝化纤维、碘、碘化钙、甲醇及吡嗪二羧酸的质量比例为2075:100:75:50:45:36。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乙酸异戊脂、硝化纤维、碘、碘化钙、甲醇及吡嗪二羧酸的质量比例为2075:90:75:50:50:36。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乙酸异戊脂、硝化纤维、碘、碘化钙、甲醇及吡嗪二羧酸的质量比例为2075:110:75:50:50:36。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可调光变色的粒子的合成方法,其中可调光变色的粒子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质量百分比为87%-89%的乙酸异戊脂、4%-6%的硝化纤维、2.5%-3.5%的碘及0.6%-1.6%的甲醇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合物;
加热混合物至50摄氏度;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23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