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2D CAM的大脑核磁共振异常图像的可视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30123.6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23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柯丰恺;刘欢平;赵大兴;孙国栋;冯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V10/764;G06V10/82;G06N3/0464;G06N3/048;G06N3/082;G06N3/08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王和平;张继巍 |
地址: | 43006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cam 大脑 核磁共振 异常 图像 可视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2D CAM的大脑核磁共振异常图像的可视化方法,采集患者的大脑核磁共振异常图像作为训练样本‑利用训练样本对二维类激活映射2D CAM进行训练,确定训练后的网络参数即系数矩阵W和偏倚向量b值‑根据不同的磁共振图像创建可视化热度图。在传统CAM模型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大脑核磁共振异常图像进行处理,实现自动识别检测且可视化效果良好的,便于辅助医学研究者定量分析和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磁共振图像病症可视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2D CAM的大脑核磁共振异常图像的可视化方法。
背景技术
深度学习作为一个新兴的机器学习领域,近几年来逐渐在计算机视觉、音视频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精确导航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主要出发点在于大致模拟人类的神经网络系统,利用逐层的特征提取来完成相应的抽象信息归纳总结。相较于传统的可支持向量机和最大熵而言,这些方法只能被称之为浅层学习,浅层学习通常需要人工依靠数学推导等方式设计抽象特征,以此来完成相应的识别等应用。
学术界一直在研究神经网络到底在学习到了什么东西,也就是所谓的特征,比如采用反卷积(Deconvolution)和导向反向传播(Guided-back-propagation)。虽然能在这些反向传播的图像上看到一定的图像类别的轮廓,但是基本看不到模型学到了什么东西。CAM是class activation map的缩写,类激活映射网络CAM模型通常与卷积神经网络结合在一起使用,它将神经网络经过多次卷积和池化之后的特征图,进行了综合,以单个神经元的形式进行配比,以热度图的形式显示相应感兴趣的区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识别检测且可视化效果良好的基于2D CAM的大脑核磁共振异常图像的可视化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基于2D CAM的大脑核磁共振异常图像的可视化方法如下:
1)采集患者的大脑核磁共振(MRI)异常图像作为训练样本;
2)利用训练样本对2D CAM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后的网络参数,即系数矩阵W和偏倚向量b值;
21)构建2D CAM模型,并随机初始化网络参数
构建2D CAM模型,该2D CAM模型包括输入层、卷积层、池化层、全局平均池化层、全连接层及输出层,并对2D CAM模型初始化,即初始化所有隐藏层与输出层所对应的系数矩阵W和偏倚向量b值,使系数矩阵W和偏倚向量b值为一个初始的随机值;
22)2D CAM网络第一次正向迭代;
23)2D CAM网络第一次反向迭代;
24)循环步骤22)和步骤23)进行多次迭代,不断更新神经网络的参数,直至所有权重wl,偏置bl的变化值都小于停止迭代阈值ε时停止迭代,即确定了最终各隐藏层与输出层的权重wl和偏置bl;
3)根据不同的磁共振图像创建可视化热度图
31)提取训练后2D CAM模型中步骤229)的全连接层的所有权重w';
32)提取训练后2D CAM模型中步骤228)的全连接层连接至一个个单一神经元的所有权重w”,即为w″1、w″2、...、w″j;
33)将步骤228)全局平均池化后特征图中乘以其步骤31)和步骤32)中相应的权重w'w”;
34)将得到多张热力图进行热力图归一化,按第一维度展开成所需的患者的原大脑核磁共振异常图像的大小,将切片特征图相加,然后按进行图像二维显示,实现基于2DCAM的大脑核磁共振异常图像的可视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01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