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热法有机酸浸出钒、钛、铬原料中钒、钛、铬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9723.0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12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闫柏军;董自慧;陈学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3/16 | 分类号: | C22B3/16;C22B34/12;C22B34/22;C22B34/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热法 有机酸 浸出 原料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热法有机酸浸出钒、钛、铬原料中钒、钛、铬的方法,属于冶金技术领域。该方法分别以钒渣、提钒尾渣、钒渣‑提钒尾渣混合渣、钛精矿为原料,有机酸为浸出剂,在反应釜内进行水热反应。有机酸分别浸出钒渣、提钒尾渣、钒渣‑提钒尾渣混合渣得到含钒、钛、铬的元素溶液和草酸亚铁;有机酸浸出钛精矿得到含钛元素的溶液和草酸亚铁。该方法利用有机酸的酸性和有机酸的强络合能力,破坏含钒、钛、铬的物相,并发生络合反应形成[V(C2O4)3]3‑,[Ti(C2O4)3]3‑,[Cr(C2O4)3]3‑等复合离子的溶液,实现钒、钛、铬元素的高效浸出。此外,所述方法工艺简单;环境友好;草酸亚铁的附加值高;所用设备常见,能耗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水热法有机酸浸出钒、钛、铬原料中钒、钛、铬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钒渣是钒钛磁铁矿冶炼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是生产钒产品的主要原料之一。按钒渣中含钒品位的差别,可分为高品位钒渣和低品位钒渣。按钒渣中铬品位的差别,可分为高铬钒渣和低铬钒渣。按照钒渣中钙品位的差别,可分为高钙钒渣和低钙钒渣。目前,钒渣提钒工艺主要包括钠化焙烧-水浸提钒,钙化焙烧-酸浸提钒,直接硫酸浸出提钒,无盐焙烧提钒等。
钠化焙烧-水浸提钒工艺是一种较成熟的工艺,但缺点是焙烧过程产生大量Cl2、HCl及SO2等毒性气体,浸出、沉钒过程产生大量氨氮废水难以处理,能耗高。钙化焙烧-酸浸提钒工艺解决了废弃中有害气体问题,但该方法对钒渣品位要求较高,钒提取率低,能耗高,不适合大量生产。直接硫酸浸出提钒,能耗低,钒浸出率高,但硫酸浸出对元素选择性差,对反应设备要求高。无盐焙烧提钒工艺没有毒性气体产生,钒提取率低,能耗高。综上,现有成熟提钒工艺普遍存在能耗高,钒提取率低,环境不友好、不能综合提取钒、钛、铬元素、提钒尾渣难以处理等诸多问题。因此,寻求一种短流程、低能耗、无污染的高效综合提取钒、钛、铬元素的新工艺迫在眉睫。
除钠化焙烧提钒、钙化焙烧提钒现有成熟工艺外,很多专家学者对钒渣提钒工艺进行了研究。CN 105779757 A公布了一种草酸铵浸出含钒原料焙烧熟料提钒的方法。所述方法,焙烧含钒原料与添加剂混合物,得到含钒原料熟料,将含钒原料熟料在草酸铵溶液中浸出提钒,钒浸出率在90%以上。CN105714102 A公布了一种磷酸铵浸出含钒原料焙烧熟料提钒的方法。所述方法,焙烧含钒原料与添加剂混合物,得到含钒原料熟料,将含钒原料熟料在磷酸铵溶液中浸出提钒,钒浸出率在90%以上。以上两种方法分别采用草酸铵和磷酸铵作为浸出剂,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方法,但该过程仍需要焙烧,能耗高。
发明专利CN 110306044 A“一种水热草酸络合浸出钒铁尖晶石含钒矿物中钒的方法”中提供了一种以钒铁尖晶石含钒矿物为原料,铁为还原剂,草酸溶液为浸出剂,通过水热反应得到含钒浸出液和草酸亚铁的方法。该方法优点:工艺流程短,钒提取率高,经济、环保。但该方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1)该方法处理的原料为含钒铁尖晶石的矿物;(2)该方法仅针对钒元素的提取,没有实现其他重要元素的协同提取,如:钛、铬元素。
提钒尾渣是钒渣提钒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又被称为提钒弃渣、钒浸出渣。钒渣钠化焙烧-水浸后产生提钒尾渣,钒渣钙化焙烧-酸浸后同样产生提钒尾渣。其成分较为复杂,主要包含氧化铁、氧化锰、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等。提钒尾渣中含有大量的有价元素,以承钢钠化焙烧-水浸后的提钒尾渣为例,渣中约含40%Fe2O3,10%TiO2,2.5%V2O5,4%Cr2O3,其中V、Ti、V元素都是国家紧缺战略资源,极具提取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97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